本文报道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房颤患者实施FARAPULSE脉冲消融治疗的事迹。这是医院在房颤治疗领域的又一突破,展示了其作为区域泛血管治疗中心的领导地位。文章还介绍了脉冲消融技术的优势以及其在传统消融技术上的改进。另外,文章还提到了两位专家桂春教授和文伟明副主任医师的贡献。
脉冲消融技术作为全新的治疗手段,具有组织选择性强、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桂春教授和文伟明副主任医师在房颤治疗和脉冲消融技术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24年12月26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桂春主任带领的电生理团队率先在广西区内成功为一名房颤患者实施了FARAPULSE脉冲消融治疗。这标志着医院在房颤治疗领域再创佳绩,也彰显了我院作为区域泛血管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逐渐增多,房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药物治疗及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面临着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挑战。为进一步优化房颤的治疗方案,FARAPULSE脉冲消融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治疗手段,首次在我院应用,为房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梁阿姨因“反复心悸、胸闷1月余”入院,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心慌等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对此,心内科文伟明主任带领科室医生事先多次讨论,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脉冲消融术”解决患者的烦恼。经过术前充分筹备,在手术团队、麻醉科和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文伟明主任有条不紊的给患者进行手术。术中把脉冲消融导管放置于肺静脉口部和前庭部位,后壁及二尖瓣峡部(患者Marshall 静脉有房颤触发和维持病灶),通过脉冲消融系统释放的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快速高效的完成隔离。
X线下脉冲消融导管的两种形态:网篮状 (左) 和花瓣状 (右)脉冲消融术后基质标测及起搏检测显示,患者的肺静脉、后壁、二尖瓣峡部均完成了电隔离,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安全返回病房。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房颤的治疗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脉冲消融是利用高电压脉冲电场作用于心腔内组织,心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并重新排列,形成不可逆电穿孔,进而使细胞凋亡,达到消除及阻止异常电位传递的目的。与传统的消融技术相比,脉冲消融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具有组织选择性,不易损伤毗邻组织;非热能的消融方式,安全性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放电时间短,每次放电仅需2.5秒。
脉冲消融技术的引入,不仅是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手段的一次创新升级,也为未来更多的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治疗方法将为患者带来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体验。
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始终致力于引进和应用前沿的医疗技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为更多房颤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致力于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恢复正常生活。桂春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现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组组长);
广西房颤中心联盟主席;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
卫生部冠脉和电生理介入培训导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通讯编委。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与起搏器培训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常委
参编多本心律失常图书,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适应技术推广一等奖。目前已独立完成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4000余例,起搏器、ICD、CRT共300余台,并在广西20多家医院推广和指导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干性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器质性室速以及零射线下所有类型心率失常消融手术,完成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完成区内最小年龄幼儿射频消融术,机械扩张鞘拔除起搏器电极独立术者。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