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带来了 100 件珍宝
其中有 9 件是
中国藏品
整个馆有 2.3 万件
但它们并没有保护好......
而修复它们的,也还是个中国人
火爆的“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现场
最近,大英博物馆的“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在北京开展了。据说现场很火爆,
观众至少排 2 小时才能参观。
该展览还会在中国持续半年,6 月底会来上海免费展出,其火爆程度应该不输北京。
这次“大英展”精选出的 100 件展品,其中有 9 件来自中国,被称为”回娘家“。包括了:
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时期的镈,东汉青瓷六博俑,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盘和龙首双耳瓶,中国产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等。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康侯簋,是最著名的周初青铜器之一
烧造于中国元代的青花瓷主要出口中东,之后逐渐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
其实远不止这 9 件,整个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藏品有 2.3 万件,包括有名的青铜双羊尊、玉面神人像等。
青铜双羊尊
很多人都说,中国最好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其数量、珍稀程度就连故宫博物院都比不上。
爱“搜罗”文物的大英博物馆
2010 年,大英博物馆与BBC合作了名为”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的广播节目,创下了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记录,其后“大英展”便诞生了。
“大英展”如此火爆,全是因为大英博物馆这个世界顶级 IP。
今年刚满 258岁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它还拥有 800 多万件藏品,简直就是一本活体的世界简史。
大英博物馆
而这些瑰宝,都是从世界各地搜罗过来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不像大英博物馆有很多来历不明的收藏,故宫的上万件外国文物,都是来路清晰地从海外贸易、使节纳贡来的。”
而另一边,英国人 Ken Robinson 却自嘲,“大家都说英国人很矜持,我们可是侵略了所有能侵略的国家。”
故宫博物院的中国文物馆藏110余万件,国博馆藏100余万件,而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就有2.3万件了。
不止中国,印度、希腊等国家都很不爽。印度寺庙女神像的眼睛,竟被英国女王挖去做皇冠的钻石
。
更惨的是希腊。为了迎合“白种人最优论”,英国人居然把希腊国宝埃尔金石雕,从金色磨成了白色。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多次要回文物,但卡梅伦表示,“给你?大英博物馆也就空了。”
他们不仅为自己草拟了法律,称“文物如果被保存若干年后,就无需归还”。
还有更流氓的说法,“我们保护的比你们好,还不收门票,这简直就是在为全球的文化保护做贡献。”
但他们真的有把中国文物保护好吗?
被割成 3 段的国宝《女史箴图》
光在 2004 年,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馆就有 15 件中国文物被盗。
据说是因为财政问题,几乎所有展柜都安了防盗系统,唯独被偷走的中国展品连展柜都没有。
再看看大英博物馆里,
被肢解运输
的敦煌壁画、佛像,不是割痕明显,就是断手断脚。据统计,馆内约有3成中国珍宝没有受到良好保护。
中国厅的敦煌壁画,在墙上占有几十平米,割痕很清晰
“掉了脑袋”的佛像
以上算是运输失误的话,以下就真的是人为毁坏了。
大英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之一,就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原作已丢失)
。全世界只剩两幅摹本,其中较好的一幅保存在颐和
园。
可惜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它被一名军官掳走,并以大约 25 镑
贱卖给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先是把《女史箴图》装裱在木板上,以为会减少皱痕和断裂。但其实会使它
更多地暴露在光线,导致明显的开裂、掉粉,几乎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更可怕的是,这种“日式折屏手法”还借鉴了西方的油画技术。
就是把《女史箴图》割成 3 段,并用木板装裱,挂在墙上。
2013 年,大英博物馆动用了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挽救《女史箴图》。只好先把它入库,不再对外展示。
顾恺之《女史箴图》
大英的中国瑰宝还是靠中国人修复
除了《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
里还堆积着数箱破损严重的中国古画和敦煌绢画,英国修复师对此毫无办法
。
而能让这些古画重见天日的,却是
中国修画师邱锦仙。她让《女史箴图》能再保存至少 200 年。
她将日本淀粉浆糊和化学浆糊混起来弥合画卷,还用藤黄、朱砂和墨调配出适合的全色,基本还原了原作。
经过她的妙手,《女史箴图》在2014年重新展出。
用放大镜添浆
邱锦仙第一次在大英博物馆修复的是,一张被大火烧过的傅抱石山水图。
她先给绘画“号脉”,刚好这是幅不掉色的绢本画。她就用开水在表面烫了5次,随后修复得很好。在场的老外惊呆了,力邀邱锦仙留下。
她一留就是30年,专门负责修复馆藏的中国古画。
其中最困难的是一张敦煌绢画。“当时它被分成了37块零散碎片,还皱成硬块。”经过她的漂洗、修整,绢画最后被合成一副2米长、宽的佛教大画。
敦煌绢画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几百幅古画,她都一一修复完成了,包括宋代的《耕牛图》、元代赵孟頫的《双马图》、明代朱邦的绢本画《紫禁城》......
邱锦仙修复的中国古画前后对比图。
邱锦仙今年已经 66 岁了,其实 2011 年她就该退休了。但她还是放不下被埋在角落里的中国古画,坚持着修复。
邱锦仙两位洋弟子的其中一位
“我
不记得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了多少中国古画。但如果我不做,它们可能就毁掉了。我就想多修复几幅画,供各国学者研究,也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邱锦仙说。
文 _ Cassie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
」
(
微信号
:
the-
bund
)
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
"
外滩TheBund(the-b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