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拥有18个世居民族的贵州而言,民俗大戏缤纷呈现的蛇年春节,其实只是民族年节的一个部分。苗族的苗年节、侗族的侗年节等,在美食飘香、吉庆祥和的氛围中,呈现民族文化、山地风物的多彩。
分布于贵州多个市州的苗族群众过苗年,日期不尽相同,时间跨度从农历十月、冬月、腊月到正月,一路绵延,却各表一枝。1月18日即农历腊月十九,望谟县在蟠桃街道平郎社区按下2025年“迎新春 过大年”暨第三届亚鲁苗年文化节的快捷键,全县苗族同胞迎来新的年节,多民族文化交流共融再现盛景。2024年雷山苗年暨牯藏节则从10月19日开始持续到12月底,其间举办20多项大型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2024年12月31日从江县丙妹镇开启的苗年,苗族同胞精心烹制美食,身着节日盛装探亲访友,在传统活动中用吹奏芦笙和载歌载舞表达喜悦心情。
多年行走在苗乡侗寨的摄影家文庭辉,对于苗年感受颇深 : “苗年可以说是春节的前奏,丰收之后的热烈庆贺,成为苗家人的快乐表达。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苗年苗家人烹制的五彩糯米饭、鸡稀饭、糍粑、酸汤鱼、鼓藏肉、鱼剁辣椒、苗家酸菜等美食,回到贵阳总是念念不忘那种独特的舌尖体验。”
对于黎平、从江、榕江等地的侗族同胞而言,刚刚过去的侗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2024年12月1日即农历冬月初一上演的“2024黎平·中国侗年民族团结大巡游”,吸引了7000余个来自贵州、湖南、广西、湖北4省区的侗族、苗族、瑶族等客人,他们盛装参与活动,原生态展示非遗技艺,品尝“万人长桌盛宴”。德国新媒体达人罗伯特·阿道夫,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他参加该活动的视频,他用一口熟练的中文说:“今年黎平县侗年大游行太热闹了!”同一天,剑河县磻溪镇化敖村的侗族同胞,用美食和歌舞营造热闹喜庆的浓浓年味,吸引了一大波游客。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年的形式和内容别具一格,是侗族家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侗族文化大展示的平台。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原侗歌队队长杨英慧的老家在从江县高增乡,杨英慧介绍,侗年最重要的仪式是“斗莎”即唱祭祖歌,是侗家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对孩子还是新婚燕尔的青年人,老人们都要通过‘斗莎’这个形式,教育下一代如何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大讲堂’。”
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在这个春节,推出了“‘舌尖上的年味 偏坡乐享团圆’邀您来接福”活动。参与者在活动期间拍摄自家年夜饭的全景、特写照片或视频,展现菜品特色、餐桌布置等细节,介绍家乡、菜品名称及蕴含的寓意。而视频则讲述自家年夜饭背后的故事,如传承几代的拿手菜、特殊食材的获取经历、年夜饭筹备过程中的趣事等。村民自家拍的图片和视频发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后,引发诸多美食话题。此外,推出的农家乐年夜饭预订优惠活动很受欢迎,提前5天预购年夜饭的市民或村民,还获赠本地特色米酒、自制腊肉、香肠豆腐等风味食品。该副乡长张玲说,“年年岁岁年相似,今年偏坡年不同。”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是有名的“庖汤第一村”。2007年首开农家乐的花兵推出的“三盘四碟八大碗”,在王岗村掀起了一场年节美食浪潮,每年冬至到农历腊月二十几,市民和游客纷纷涌到村里来吃“庖汤”、体验布依风情成为年节的预热。“庖汤饭是我们过年杀猪时特别烹制的珍馐美馔,经过整合传播,如今已是王岗村的一张美食文化名片。”花兵说,这个春节前来王岗村吃庖汤饭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还会打包带走。
贵州的年节序曲有很多,腊月廿四这天南方小年,许多地方已是年味弥漫。乌江之畔的许多村庄和农家乐,春联、“福”字、红辣椒等饰品营造出一派欢乐祥和氛围。而桐梓则与京东快递携手举办“村晚”,通过直播和现场活动,展示了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
山地贵州风物繁浩,地道美食令人神往。春节期间,熏腊肉、灌香肠、打糍粑、炸米花、烹油茶有着大市场,许多地方举办年货节,为蛇年蓄能。
来 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贵州宣传
记 者:陆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