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花三天时间,读完这本435页,三十五万字的《越狱者》后,才知道错怪了这本书。我本以为这又是一本常规的,有些套路地讲如何越狱的小说。其实不是,大大地不是。
人的本性是向往自由,而监狱存在的目的,就是剥夺犯人的自由来作为对罪行的惩罚。这就让监狱这个环境充满了戏剧张力。犯人和看守者之间,犯人和犯人之间,新来的犯人和老犯人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激烈的冲突。再加上这样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群,善与恶,爱与恨,光明和黑暗,就会在这些冲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就容易写出激烈又好看的故事。
而如果还有越狱情节的话,就又会给故事加上很多的悬念和技术含量。所以写监狱,写越狱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了。比如史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美剧《越狱》,包括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等等等。
有这些珠玉在前,我想《越狱者》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呢?没想到我全错了。小说一开头,主人公奥迪就从监狱里逃了出去,而他逃出去的那天距离他服满十年的刑期只差最后一天。奥迪是疯了吗,并没有,虽然他的脑袋确实被一枪打穿过。作者迈克尔罗伯森真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小说开头的这个巨大的悬念就像一个有力的钩子,钩着我想一直看下去。
故事开始分几个线索各自推进,除了奥迪这个线索之外,还有一个FBI的女探员,德西蕾。她矮到几乎像个侏儒,但是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坚定而有韧性。一个是奥迪的狱友黑人莫斯。奥迪这十年在监狱里能活下来,很大程度是靠莫斯罩着。莫斯被神秘人物从监狱放了出来,展开了对昔日好兄弟的捕猎。还有一个治安官瓦尔德斯。除此之外,像监狱长,参议员,律师,黑手党,大富豪等等,这些美国罪案小说常见的人物悉数登场,让整个故事光怪陆离,惊心动魄。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才知道奥迪当年被投进监狱,是因为一起运钞车抢劫案。被抢的金额高达七百万美元,死了四个人,其中有个女的。据说有一个人逃了,逃的那个人是奥迪的哥哥卡尔,他带走了那七百万。奥迪则头部被警察一枪击中,在医院里躺了几个月,差点死了。并被判刑十年。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小说作者极有艺术性地抽丝剥茧,一步步把不可思议的真相披露到了我们面前。小说一边描写奥迪在逃亡过程中的种种惊险,一边闪回奥迪以前的生活,紧张刺激的追捕与感伤温暖的回忆交织,真是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必须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刻。幸运的话,我们会是做出决定的那个人;然而更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别人替我们做出的决定。”“你走在路上,遇到了一扇推拉门或一个岔路口,然后你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有的时候,只有在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曾经是有选择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境遇的牺牲品或命运的囚徒。”
奥迪就是那个不幸的囚徒和牺牲品。当他历经生活的磨难,被最亲近的人毁掉本可以光明的前途,几番挣扎终于接近幸福的天堂时,命运又让他遇到了魔鬼,而那个魔鬼决定让他下地狱…… 但《越狱者》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犯罪故事。这里面其实讲的是成长,讲的是选择,讲的是青春,讲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讲的是命运无常,造化弄人。讲的是人心的黑暗和光明,善良和贪欲。而且请放心,最后当然有一个让人叹息也让人安慰的结尾。小说原题《life or death》,“生活或死亡”,是恰当的,当然不够商业,不够吸引人。所以译成《越狱者》可以理解。
读完这本精彩的小说我不禁对作者产生很大的兴趣。原来迈克尔•罗伯森这哥们也挺有意思的。 他1960年生于澳大利亚,在新闻业干了14年后,改行做匿名写手。经过十年的枪手生涯,罗伯森开始用本名写小说。他的首部心理惊悚小说《嫌疑人》在英国狂销2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之后陆续写出多部佳作。
而这部《越狱者》是罗伯森的新作,击败了包括斯蒂芬•金在内的诸多热门人选获得2015年CWA“金匕首奖”,入围2016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短名单。这本书的腰封上印着被他打败的斯蒂芬•金的评价:“《越狱者》是一部令人揪心的悬疑小说,其对灵魂的拷问非一般犯罪悬疑小说所能比拟。我读得根本停不下来,却又不希望故事终结。罗伯森是个无可否认的大师。”
腰封上的话一般是不能信的,不过这次不管是不是真是“那个”斯蒂芬•金说的,我觉得这评价靠谱,跟我的感觉一样。顺便说一句,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好。翻译流畅自然,偶尔有点儿中式小幽默。特别是纸张挺括,字号间距排版都是我最喜欢的模式。再多说一句,金先生当然是大名鼎鼎,他的小说我买了不少。但像《杜马岛》《宠物公墓》等这些长篇,我竟一篇都没读完过,都是开了个头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本罗伯森的《越狱者》我倒能一口气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