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日报  ·  已确认!当场击毙 ·  3 小时前  
德州日报  ·  已确认!当场击毙 ·  3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冲锋衣这种东西!100元和1000元差别有多大! ·  3 天前  
每日英语  ·  每日谚语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王公龙:如何准确把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1-21 19:47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显著优势进行的系统而科学的回答,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制度自信。准确理解这一重大论断,对于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原文 : 《坚持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王公龙

图片 | 网络


制度优势来自内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内生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制度的产物,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的一套科学制度体系。

首先,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来自西方,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从未停顿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接上中国的地气,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理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使得中国的制度体系具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正是这种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制度的生命力之源。



其次,植根中国大地。 中国的制度必须解决中国问题,这是中国的制度体系生成优势的必然要求。无论在理论设计上多么费心、精致,如果不能面对和解决中国问题,制度就谈不上有什么优势。近代以来,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让中国摆脱一切旧的剥削制度选择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内生优势,就是因为制度体系始终着眼于回答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而构建起系统科学的制度架构。

再次,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 制度的根基是文化,蕴含的是价值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制度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协和万邦”思想、“天下大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国制度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和精神营养。正是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尤其是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品格。

最后,深得人民拥护。 在中华大地上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意味着一切剥削制度就此消灭,人民被首次确立为国家的主人,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人民立场不断得到强化。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这一制度的最坚定的拥护者。



制度优势来自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已经被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成就所充分验证。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会直接对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看今日之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从民生保障成就看,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制度体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发展的人间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和优势的最雄辩的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其概括十三个“坚持”,这也是我们党第一次全面梳理、提炼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全国一盘棋、各民族一律平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党指挥枪、“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等。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形成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综合优势和集聚效应。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制度优势来自潜力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和制度推力。

首先,突出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的正是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这样的制度设计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对于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