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构建政府与企业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平平淡淡看世界 踏踏实实写人生 ·  17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平平淡淡看世界 踏踏实实写人生 ·  17 小时前  
砺石商业评论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砺石观点 ·  昨天  
出彩写作  ·  比deepseek靠谱!从未写过的文种咋写? ·  2 天前  
出彩写作  ·  deepseek能取代机关写材料的人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警惕“熟人文化”带来的泄密隐患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 公众号  ·  · 2020-11-25 14:20

正文

熟人文化


“熟人文化”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的人遇到棘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熟人”解决问题。在保密管理中也时常上演这一幕:遇到“熟人”讨要涉密文件或资料的情况,二话不说随手就给、点击就传,“熟人”的面子给足了,却给国家秘密安全埋下了隐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熟人文化”带来的泄密隐患的三起典型案例。


01


。。

同学有求

爽快答应


案例1: 2019年9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王某使用的互联网计算机存有1份秘密级涉密资料。经查,2017年上级将其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要求制定改革方案。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王某找了在市人事部门工作的同学张某帮忙,张某一口答应,立刻用电子邮箱将这份涉密资料传给了他。事后,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王某警告处分,并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有关部门责令市人事部门给予张某党内警告处分。


02


。。

为朋友

不顾纪律


案例2: 2016年6月,有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发现某民营企业1台互联网计算机存有1份标注秘密级的市政府会议纪要。据了解,市政府会议纪要发放的范围一般是参会的行政机关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该企业不在受文范围,那么,他们如何拿到这份纪要的呢?经查,该企业法人代表陈某想了解市里新一轮招商引资计划,便请他在市政府办秘书科工作的“好哥们儿”林某帮忙。林某受朋友托付后,想到两人平时关系那么铁,就将这份纪要复印了1份交给陈某,并要求他注意保密。陈某拿到这份纪要后,通过扫描方式存在互联网计算机中。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林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该工作岗位;对市政府办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03



。。

同事请援

鼎力相助


案例3: 2018年6月,有关单位在某市发改委开展检查时,就在检查人员眼皮底下上演这么一幕——业务科黄某将1份秘密级资料随意地交给后勤科熊某,并说了一句“你托付的事我办好了”,转身就走。检查人员请他留步,并要求说明情况。经了解,熊某因儿子要写毕业论文想了解市里经济工作的政策信息,使找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事黄某帮忙。黄某考虑到这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便帮忙。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国家秘密扩散。事后,检查人员对该单位涉密载体管理情况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其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追根溯源,查“熟人文化”背后的泄密隐患


上述三起案件,从表面看都是“熟人”惹的祸,当事人有着“雷同”的说辞:如果不是“熟人”,不会这么做,也不会受处分。这样看,好像帮了“熟人”却把自己害了,其实还没有真正从自身找原因。这三起泄密案件的根源主要是:


人情面前不讲纪律,不惜触犯保密高 压线。 保密法和实施条例、国家机关工作保密守则都对保密管理有明确规定。这些当事人在“熟人”求助时,保密底线就被“人情”替代,把国家秘密作为维护人情关系的筹码,不惜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在向当事人询问时,他们都这么说:大家都是“熟人”,碍于情面不好讲规矩,否则就伤感情了。在日常工作中这种情况不是个案,应引起各级保密部门高度警惕。


人情面前不守规矩,不畏触犯保密高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