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水务局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精准发力,以发展水务新质生产力凝聚发展力量,坚持党建工作与水务海洋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助推水务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建+治水联动”,以完善“纵合横通强党建”为抓手,通过“党建链”引领“行业链”,积极探索跨流域、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治水机制,积极搭建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共识、凝聚力量的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共赢,实现治水管海工作由单兵作战向团体作战转变。
以“纵合横通”为链条
,与市水文总站、市水利事务中心、市执法总队、区内建设口相关委办局、新金山投控集团等市区纵向部门、横向部门沟通联系,聚焦美丽金山建设,开展楼宇党建联组联动,不断拓宽联学联动内涵,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推动工作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以“毗邻党建”为纽带
,联合平湖、嘉善水利局党委(党组)充分利用“毗邻党建、三水联动”和“水事议事堂”平台,聚焦流域治水护水难题,解决黄姑塘水闸防汛隐患,打破了跨界治理的行政壁垒,将“三地水系图”合为“一图治水”,做到省市有边界、治水无盲区。
以“行业党建”为抓手
,区水利所、给水、排水行业各支部,聚焦模范机关创建工作,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等举措,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形成水利、供水、排水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互融的局面,确保水务力量同向发力。
坚持“党建+科技创新”,以党建引领促进政产学研共同参与,党员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夯实科技创新理论基础,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落地。
科学养护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河湖管理,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利用移动 GIS 技术,依托“河长APP”,建立起随时上传、随时查询、即时整改的河长治水新模式。鼓励养护单位开展技术革新,与东华大学机械学院联合研发试点使用太阳能自动打捞机,减少人力投入。购置水上自动粉碎水葫芦保洁船,节省打捞时间。量身定做水下割草机,修剪沉水植物,从源头控制生长速率。新投入使用无人机,将河道巡查纳入云端搜索城市全域巡查内容,有效提升问题发现效率和精准化程度。
数字供排
,运用DMA分区计量方式,建成覆盖全部管网的流量计量传递体系,评估各区域内管网漏损状况,有效识别管网漏损严重区域和漏损构成,科学指导开展管网漏损控制作业,实现精准控漏,提高漏损控制效率。建设“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实现污水系统关键节点信息的预警、报警、运行方案优化等功能,指导泵站运行,提升污水管网平稳输送和污水处理厂平稳运行能力。
智慧防汛
,与市水文总站共同搭建金山区防汛预报系统,提升水文预报科学性、准确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进联圩管理自动化、积水抽排智能化、水文预测报模型化、指挥应对精细化,实现智慧监测、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手段于一体,为面广量大的防汛设施装上了“千里眼”,织牢防汛防台“智慧防线”。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水务行业发展,探索实践“党建+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同向推进党建与人才工作“双融合”,激发水务海洋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提升“金水大讲堂”影响效应
,分层、分类对新进大学生、中层干部、业务骨干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和实务培训,利用“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强国”平台,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成效,重点推动干部职工在攻坚克难、推动落实中锻造“宽肩膀”、练就“真本领”,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发挥金水职工创新工作室人才优势
,实施“英才计划”,组建一支由劳模、鑫工巧匠、市局拔尖人才、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人才队伍,通过师徒带教、专题培训、实岗锻炼、专题讲座等举措,探索多方位人才培养机制,为水务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