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区
定位:田园农业生产的核心空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功能分区,是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规划:选在田间水利设施完善,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应结合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遴选合适的种养品种,并且应当最大化的尊重场地肌理,还应当尽量满足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充分考虑机耕道的要求与四季产业的耕作规划。
产品举例:农业生产区除了常规农作物种植、禽畜饲养等保障农业生产性基地、园区的建设外,还可以依托基地或园区特色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市民/团体认种田等项目。
农业景观区
定位: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观光区域。
规划:以当地资源环境为基础,规划开发以特色园圃、现代农业设施、农产品展示、创意农业景观小品为特色景观要素的景观观光区,核心景观片区的规划布局要突出的景观主题,规划主题性景观及特殊的游览方式(线路、节点)。
产品举例: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创意农业景观小品展示、湿地风光,山水风光等景观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定位: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延伸区域,以产业园区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常根据项目方资本、技术、资源等基本条件,选择性规划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无土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园,一般规模较大。
产品举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创业园等,主要从事种养殖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推介、销售,农产品研发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也可包含部分农业科普教育及现代农业观光的内容,但应主要以农业生产为核心。
生活居住区
定位: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核心承载片区,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
规划:规划适宜当地农民社区化居住生活、产业工人聚集居住生活、外来休闲旅游居住生活等3类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打造新型乡村人口聚集区,保证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吸引人口回流,促进乡村发展活力。
产品举例:根据实际及长期发展需求、建筑用地块特点,选择开发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等不同体量的片区。
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事体验区
定位:承载农业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重要区域。
规划:利用农业生产基地及相关设施、空间等规划打造及农业科普教育与休闲务农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区域,让游客深度了解乡村务农文化的核心内涵。
产品举例:规划专门片区,打造现代农业博物馆、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农业体验区、动植物园、环境自然教育公园、市民农场、创意农业展示区、农牧体验园等。
乡村休闲度假区
定位:创意农业休闲片区是游人能够深入体验农业创意的特色生活空间。
规划:主要利用乡村的山地、森林、溪流、水库、湖泊、湿地、居民点及乡村文化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及娱乐活动。
产品举例:乡村自然游憩公园及户外运动公园:配置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漂流、野营、垂钓、划船、园艺、拓展、CS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等产品;
乡村度假村:配置乡村文化民宿、乡村酒店、小木屋、别墅、农业庄园等,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需求。
产城一体服务配套区
定位:为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核心区域。
规划: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服务于居住区内的居民、村民对医疗、教育、卫生、生产生活、休闲等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于农业、加工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乡村金融等产业发展需求。
产品举例:
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人防、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
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邮政电信、乡村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
衍生产业区
定位:乡村新型产业、高级发展模式试点区。
规划:在关注农业基础、关注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衍生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多元产业融合。
产品举例: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互联网农业、体育产业、影视产业、创意产业、科教产业、生态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