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特朗普将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到底要不要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要不要跟中国打一场惊天动地的贸易战。
最新的消息是:特朗普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台阶”,或将用“汇率偏差”替代“汇率操纵”,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基本上拆除“中美贸易战”这颗威胁2017年全球经济的最大炸弹。
此外,据美国白宫官方网站,美国商务部长Wilbur Ross周五宣布了一项“百日计划”,即中美将针对贸易展开为期100天的会谈。
Ross是在针对中美首脑会谈的记者会上做出这一表态的,“尽管可能野心勃勃,但双方商讨节奏将因此产生极大变化,这也是两国关系越发融洽的重要标志。”
在被问及“百日计划”的重要节点时,Ross表示关键还在于商谈本身,但主要目标在于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及缩减贸易逆差。Ross还透露,中国方面表达了对削减贸易顺差的兴趣,因其对通胀和货币供应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汇率偏差+中美贸易百日磋商”,将构成特朗普最新对华贸易政策核心。至于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将彻底变成去年的“老黄历”!
按照美国政府之前的“玩法”,美国财政部每隔半年就会公布一个全球汇率状况的“半年报”。如果要把一些国家列入“汇率操纵国”,就会在这个时候做出决定。
当然,也可以只列入“观察名单”(上次半年报就把中国列入了“观察监控”),这相当于亮黄牌。而列入“汇率操纵国”,则相当于亮红牌。
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第一个“汇率半年报”,将在华盛顿时间4月14日(星期五)公布。
在竞选中特朗普曾扬言:只要他当选,上任后会马上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然后对中国卖到美国的商品征收45%的特别关税,以解决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在2016年美国全部贸易逆差里,中国占据了47%的比重。进入2017年,比重还有所上升。
由于中美之间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所以如果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两国都将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失业。
所以,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可不是一件小事。
其实按照美国政府制定的,认定“汇率操纵国”的标准来看,中国也完全不符合条件。这个标准一共有三条:
1、年度对美国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
2、经常账户盈余和GDP之比超过3%;
3、持续、单向的外汇干预:反复净买入外汇,12 月内总量超过 GDP 的 2%。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惊人的3470亿美元,远远超过200亿美元,所以符合上述标准第一条。但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已经显著低于3%。至于第三条,中国显然也不符合,因为中国不是在买入外汇、抛售人民币,以压低人民币汇率;而是反过来,不断抛售美元、买入人民币,以对冲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就连奥巴马时代的财政部长最近都公开发言说:中国不仅没有压低汇率、促进出口,反而花费了大量外汇储备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所以,如果特朗普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不仅道理不通、无法令人信服,还给自己找一个大麻烦:必须跟中国大打出手,搞贸易摩擦。最终结果,显然会是两败俱伤。
而保持在汇率上对中国施加压力,通过不断谈判、协商,逐步缩小中美贸易不平衡,才是正确的出路。
其实,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出现了那么多逆差,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美国营商成本高,大量制造业都转移到中国了,但这些产品需要返销美国(美国通过对中国贸易逆差,让老百姓消费到了便宜的商品,压低了通胀率);第二,美国对中国限制出口很多东西,比如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与其不讲理撕破脸,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通过谈判、施压逐步获得一些利益划算。
其实,今年以来中国正在努力的从美国“买买买”,前两个月进口美国商品大幅上涨了40%以上。此外,人民币也停止了贬值,保持稳定。特朗普的施压,正在产生效果。这时候还撕破脸,又有什么必要。
那么,特朗普给自己找的“台阶”,也就是所谓的“汇率偏差”到底是什么东东?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当一种货币不在正常估值范围内时,就会出现偏差情况。而货币脱离正常估值范围可能是由操纵行为或其他无意识的因素所导致。罗斯还表示,汇率偏差(currencymisalignment)对贸易关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即便该货币没有被操纵或低估。
另外一位美国官员则解释说:“汇率操纵”一词没有全面概括我们关切的所有汇率波动。汇率偏差有别于汇率操纵和低估。因此,我们希望看到分析货币
状况的过程,包括是否存在偏差,而不仅仅是是否被低估或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