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塔
青塔-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C9教授,履新副校长!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深圳湾实验室科研岗位招聘公告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广州商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公告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青塔

65万美元经费!7位中国科学家入围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青塔  · 公众号  · 大学生  · 2017-05-10 19:11

正文

5月9日,第二届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16个国家的41名优秀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7名中国青年科学家入选,中国也成为本届入选科学家最多的国家。

入选本届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包括:北京大学研究员刘颖、清华大学教授祁海和研究员颉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玲玲、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红和王艳丽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他们从全世界1500多个独立PI申请人中脱颖而出。

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私立医学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953年。目前有1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该机构工作,代表美国生命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

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是为鼓励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由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英国惠康基金会(Wellcometrust)等面向全球学者(除美国)每五年征集并评选一次,资助已经或者具有潜力成为科研领军人的科学家,基金资助为期五年。2012年该奖项首次评选,我国有7位科学家入选(颜宁、邵峰、朱冰、王晓晨、张宏、唐淳和胡俊杰,获得该项目的资助(为期五年,每人共获得65万美金资助)。

清华大学教授祁海

祁海,199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韦顿医学院获得病理学博士学位。2003至2009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2011年入选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祁海研究抗体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希望通过深入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侵袭后如何产生和保持免疫记忆,从而改善抗感染疫苗和控制自免疫病的方法。祁海教授的工作成果,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自然》(Nature)发表4篇论文、在《科学》(Science)发表2篇论文。祁海教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得“Scopus未来科学之星”金奖(200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10)、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2015)、第十一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青年奖”(2016),以及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6)。

清华大学研究员颉伟


颉伟,2003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统计学硕士双学位。2009至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时入选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颉伟研究早期胚胎发育中染色质的重编程及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建立和调控。迄今,颉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Cell)发表的多篇论文。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颉伟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2013),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4),并获评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14)。

北京大学研究员刘颖


刘颖,2006年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Helen Hay Whitney Fellow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底受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同时入选生命中心。

刘颖的研究工作围绕细胞稳态调控,主要集中于线粒体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迄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Mol. Cell和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刘颖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2014),曾获得”Stanford Biochemistry Founders’ Award” (2010),西南医学中心Nominata Award (2011),哈佛大学华人生物医学年度奖 (2014)。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玲玲


陈玲玲,女,2009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5月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年5月任助理教授。2011年1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Nature,Cell,Mol. Cell和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曾入选上海生科院特别人才,2013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科院古脊所研究员付巧妹

付巧妹,2007年在西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研究所获生物演化遗传博士学位,导师Svante Pääbo。2013年2月-2014年2月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演化遗传系做博士后,随后,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David Reich。

现任研究员且聘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演化遗传及群体遗传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包括Nature十三篇(三篇第一作者,一篇共同通讯),相关成果被Nature评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入选“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016年她被Nature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同年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国红

李国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武汉大学病毒系本科毕业,2003年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新泽西医科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MMI)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全职回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J Biol Chem和Genome Biol杂志编委。

李国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染色质高级结构与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在Science, Cell, Mol. Cell, Dev. Cell, Nature, Nat Struct Mol Biol, Genes & Dev., eLif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2010年回国后以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Dev. Cell, Mol. Cell, Nat Struct Mol Bio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艳丽


王艳丽,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6到2011年,先后任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副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1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核酸生物学首席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创新课题组组长。2016年11月,获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7年0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主要从事RNA干扰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曾在国际顶尖刊物Nature,Cell,Mol. Cell,Nat Struct Mol Biol等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