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邓德隆作为创业黑马的《创业实验室》导师,受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的邀请,在[黑马学吧]进行了第二次直播,两个小时的直播再次打破[黑马学吧]历届直播纪录。
在本次直播中,邓德隆以瓜子二手车为例,深度解读瓜子二手车的成功,从选择创业方向、界定竞争、分析竞争及针对竞争整合企业经营之道等多个方面,给互联网创业者带来更多启示。
邓德隆在黑马学吧的直播大课共有6期,第3期的直播时间在2016年12月8日,届时邓德隆会以瓜子二手车为案例继续探讨创业者成功之奥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P80Cqg3lmfXFCzYncBjNELcJkj8PAAb6cR7ZD4TbButKhJtKJKawDiaOpOUlkMcAeictw8Bs3QC43RFLqic5doqDg/640?wx_fmt=jpeg)
(右:特劳特中国区合伙人邓德隆、
左:特劳特中国公司首席咨询师李湘群)
以下为邓德隆第二次直播内容精选,经i黑马编辑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谈瓜子网,瓜子网的成功对我们创业家有哪些启示?
首先公布一个好消息,瓜子最新战报:根据市场咨询机构Millward Brown(华通明略)最新二手车电商渗透率调查数据显示,在二手车电商成交的用户中,经过瓜子二手车直卖网成交的数量占总交易量的51.4%;排在第二名的人人车,占18.9%;第三名58同城,14.6%;第四名优信二手车,4%。
瓜子二手车的交易量是同类竞争人人车的2.7倍,同时也远超其他网上二手车交易模式,牢牢占据了网上二手车交易的主导地位。
上次我们讲到,定位就是针对竞争建立优势位置,那瓜子二手车作为进入新领域的品牌,是如何确定和分析竞争的呢?又如何针对竞争建立优势位置?
瓜子二手车起步于赶集网的“赶集好车”频道。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二手车交易也日渐繁荣,市场主要集中于4S店、车商、黄牛等线下交易。杨浩涌先生看到了网上二手车交易的巨大机会,果断决定二次创业,将“赶集好车”这一信息发布频道转型为二手车交易网站。
创业家选项目,可以借鉴杨浩涌先生这样的智慧,选一个符合未来趋势的方向,当下可能发展很缓慢,市场可能也没有成型,但是一定符合未来的趋势。我们把战略寄托在一个有着大趋势的方向上,就有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所以创业家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千万不要进入一个快衰退的行业,硬生生在这里强行切一块,建立一个定位是非常困难的。
创业家要关注大趋势,有大趋势做我们战略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杨浩涌先生的成功,恰恰是在赶集网里无数个频道中,把握住了网上二手车交易这个未来的大趋势。虽然现在市场规模还没有特别大,但未来的大趋势一定会越来越明显。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够主导整个二手车交易的话,这个定位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定位。
这是创业家要特别注意的,选择业务方向的时候,我们要选择一个新兴的、有着未来趋势的机会,这个基础之上的战略定位就更容易成功。
选择一个符合未来趋势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任何一个好的机会,竞争都会蜂拥而至,我们要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界定好竞争。
一年多前,网上二手车交易开始起步,诞生了各种交易平台,如优信二手车、平安好车、人人车……还有很多原来在线下的交易也放到线上来。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模式:有B2B模式,即车商卖给车商;有C2B模式,即个人卖家卖给车商;有C2C模式,即个人与个人交易,等等。网上二手车交易已经开始出现分化,不同的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速度快”,有的“价格高”……各有优势。
“赶集好车”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是针对竞争,优势就说不清楚。只有界定好竞争,我们的品牌名、品类名及其价值,才能真正被梳理出来。
“赶集好车”选择了 C2C即个人对个人交易的模式,这种模式下, 我们首先协助杨浩涌先生做的,就是明确“赶集好车”的三类竞争:
第一类,传统线下交易,如4S店、车商、黄牛等;
第二类,网上二手车交易的其他模式,如优信、平安好车等;
第三类,相同模式的竞争,如人人车。
竞争界定清晰后,才有可能针对这些竞争去建立一个优势位置。
每个企业都要针对竞争建立优势位置,既有外部大市场的竞争,又有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还有同类模式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界定好竞争后,就要去分析各类竞争的性质,这是制订企业战略的基础。
刚刚谈到的三类竞争,互联网创业基本上都会碰到,今天我们系统地解析一下,作为互联网创业企业,要如何把这些竞争的性质分析好。
这三类竞争,你针对任何一类,整个企业的经营之道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当时的“赶集好车”,针对的是“人人车”这种同类模式的话,毫无疑问,回答“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从“人人车”里面来。我们必须针对“人人车”建立我们的优势位置。
我们是谁?是针对竞争来回答“我们优势的位置在哪里”,整个品类和品类价值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诠释。整个经营体系,包括未来的发展,及对顾客价值最大化的承诺也会完全不一样。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把每一类竞争的性质都要分析清楚,否则就无从着手。我们必须清楚,每一类竞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首先,第一类竞争,传统模式之争。
对于瓜子二手车来说,就是4S店、二手车商、甚至是一些个人黄牛。这是整个二手车交易最大的市场,几乎所有的量都集中在这里。对瓜子二手车来说,这就是“主要生意来源”。明确了这类竞争的性质,我们的经营之道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其次,第二类,主流模式之争。
包括B2C、C2B、B2B等等,每一类都有不同的品牌在做,各有各的价值。这一类竞争,对瓜子二手车来说,就是“模式之间的较量”。当前大家都是细分市场,但是谁能够把自己的“细分”变成“主流”,形成“主导”,谁就赢得了未来。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群雄逐鹿,最终看的是谁为代表、谁来主导。
最后,第三类,同类模式间的直接竞争。
这就是谁来代表这一模式的问题,我们把它界定为“直接竞争威胁”。
面对这么多竞争,杨浩涌先生看中的是二手车交易这样一个大市场,而不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的小市场。这样的话,三类竞争都必须考虑,必须针对它们建立我们的优势位置。这是我们的战略基础,只有通盘考虑好,融合成一套战略,并最终整合出一套经营之道,才能确保最终的成功。
“直卖”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直卖”是相对于传统的线下交易,对比而来。针对传统线下交易,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人卖家直接把车卖给个人买家”,所以我们把这种业务命名为“直卖”。“直卖”将作为主要生意来源的传统线下交易重新定位为“不是直接交易,而是有中间商赚差价”,以更好获取生意。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对新创业务的命名,最准确或者最有效的描述一定是针对竞争来的,根据竞争来确定我们的业务。
第二类竞争,是模式之争。“瓜子二手车直卖网”本质上是把第二类竞争定义为老一代的概念。“直卖网”给大家一个暗示,是新一代。大家一听就觉得应该是直接买卖的模式更先进。又好记又好懂,又代表更先进。
我们讲两类竞争,一类是传统线下交易,它的性质就是主要生意来源。另一类,跟我们同样都是线上二手车交易的其它模式竞争,即主流模式之争,谁是主流?谁来代表网上二手车交易?
我们是“直卖网”,品类价值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两类竞争同时搞定。
还有一类竞争就是同类模式之争,即直接竞争的威胁。很多时候,大家会看到,我们开创一个新的事业,就会有很多对手跟进。实际上,对于同类竞争,我们要尽早应对。上次我们也讲了,一方面,我们要跟竞争对手一起来开创整个品类;一方面,竞争离得比较近的时候,我们要速战速决。通常有两种方式:要不就压制封杀,要不跑得更快。
瓜子网想要代表整个品类,就必须胜出同类竞争,取得品类主导权。瓜子网最大的生意来源是线下二手车交易市场,它要去开创“直卖网”这个品类,所以瓜子没有采取压制封杀竞争的方式,而是加大资源和传播的投入,跑得更快,把对手甩开。
这就是瓜子网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广告资源的原因。我看到好多文章评论杨浩涌先生,说你这一年投10个亿广告费,营业额能做到10个亿吗?大家都在怀疑。今天这种怀疑已经不攻自破了,瓜子网的交易额已超过200多亿,这样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是,杨浩涌先生当时做这个决策的时候,是有相当多质疑的声音,大家会问,“你的生意还没开始呢,你就投那么大的量,是不是有问题?”
瓜子的实践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原理,那就是面对同类模式的竞争,我们必须及时压制或甩开,不能陷入竞争胶着的状态。但对于需要开创的新品类,我们也不能采用封杀的方式,因为如果封杀竞争,反而我们自己就做小了。
瓜子网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大资源配置来进行笼罩性的影响,来压制同类竞争。我们要在顾客心智中,第一个跑出来,在心智中直接占领和代表一个词。同时,大资源背后是通过一整套清晰的战略,使得我们的品牌能够直达顾客心智,使得我们创造用户的速度更快。
每个企业家,甚至企业核心高层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回答整个企业的经营之道。这个经营之道就是正确回答三个问题:
首先,我从哪里来?
瓜子网当时面临相当多的竞争对手,概括起来有三类,每个类别又有许多的竞争单位。相对竞争,我们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这个模式能够出现于社会之中,改变经济形态呢?我们针对的根本竞争在哪里?又如何处理与其他几类竞争的关系?它们在我们整个战略节奏里面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是不是可以视而不见?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其他竞争?竞争对手从八方涌来,我们的战略焦点集中在哪里?这个战略焦点实际上就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
第二:我是谁?
这是我们存在的根本理由。只有准确回答并且精准界定了主要竞争对象,我们才能回答我是谁,也就是我的位置问题。知道我是谁以后,我们在专业上就能够明确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定位,是什么样的一个品类。
第三:我向哪里去?
我的生意就是要把这个模式的价值不断扩大。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我要把哪一块价值不断去做大,把哪一个地盘要攻占并且层层扩大。这就能够回答我要去向哪里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
任何企业要想繁荣,要想持续有竞争力的发展,都必须非常清晰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 1)我从哪里来?也就是说我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谁?需要解决什么核心竞争问题?
▶ 2)我是谁?就是明确我们自己的定位和品类。
▶ 3)我们向何处去?就是我要向顾客提供的价值,并且不断地去扩大。
如果企业没有把这三个问题整合成一套经营之道的话,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 第一, 内部无比混乱,甚至高层之间都无法达成共识,整天就是吵架;
▶ 第二, 对于外部出现的是机会还是风险,无法判断。
像瓜子二手车当时面临的情况,C2B业务涨得很快,那么就需要判断这对我们是机会还是威胁呢?这种业务你不做,又紧张,看好的机会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有需求不去满足呢?而且也是二手车。
如果没有一套经营之道作为决策的准则,作为取舍标准的话,往往外面经常有一些这样的机会来了,反而会带来一种肿瘤性的增长,会把企业的战略带偏,使自己更加混乱。
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说,内部无法达成共识,就无法把所有的资源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像任正非讲的,如果无法把资源凝聚于攻击一个城墙口,你就会有个N个城墙口。现在知识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不是在知识上分得很细,顶尖的一流知识专家也就没有价值。而知识越分工,他就越可能用他的这种知识领域的价值来替代企业的经营。如果CEO没有回答我们的经营之道,没有设定好这3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形成一套组合的战略,可能技术人员有技术导向、销售人员有销售导向、财务人员有财务导向,整个组织基本可以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