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EN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ENT

【爱耳日】爱耳日讲爱耳,防聋治聋,如何防?如何治?

EENT  · 公众号  ·  · 2025-03-03 08: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March 3 .


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是清晨的鸟鸣、是家人的欢声笑语、是悠扬的音乐旋律,承载着无数美好的瞬间。然而,全球5%的人口存在听力损失,其中约3200万为儿童。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聋儿约3.5万,其中60%以上由遗传因素导致。防聋治聋,如何防?如何治?

耳聋基因的“潜伏”与“危害”

对于听力障碍的孩子而言,耳聋不仅阻断了他们聆听世界的通道,更可能影响语言发育、认知发展,给孩子的未来蒙上阴影。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当您收到以上信息的时,初为父母的您,是不是有点慌张,“孩子会不会有事?家里人也没有听力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查的不对?这是听力有事吗?”等等疑虑突然很上头。

耳聋基因报告初解读

它的存在形式多样,有的呈显性,一旦遗传便可能引发耳聋;有的则为隐性,无声无息地在家族血脉中传递,直至遇到特定的遗传组合,就会让孩子在出生时就失去聆听世界的能力。

耳聋基因遗传方式

从遗传方式来看,耳聋基因主要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这几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意味着只要从父母一方遗传到突变基因,就可能发病,子代遗传性耳聋的风险为5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相对隐蔽,父母双方听力正常,但都携带一个隐性突变基因,他们的孩子有 25%的概率成为耳聋患者,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只有25%的概率完全不携带致病基因。线粒体遗传属于母系遗传,因为只有母亲的线粒体才能传递给子代。



防聋治聋---怎么防?怎么治?

1、 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耳聋基因检测不仅仅针对新生儿。 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的耳聋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及具体的基因类型,以便评估风险。 须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高危人群:

●耳聋患者及其配偶(即使配偶听力正常也需要)。

●耳聋患者的后代(即使后代听力正常也需要)

●耳聋患者及其父母(即使父母听力正常也需要)

●正值婚育期的耳聋患者直系亲属,或亲属的子女(即使听力正常也需要)

●耳聋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者、有家族用药致聋史者

遗传咨询: 由耳鼻喉科医师为检测者提供咨询服务,解释耳聋基因的遗传方式、发病风险,帮助他们了解生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指导其做出合理的生育决策。
2、 产前诊断与干预
产前诊断: 配偶双方在(婚检、孕前或孕检)都可以检测,在怀孕以后尽可能在 16周以前,检测时间越早越好。当查出女方携带致病耳聋基因时,男方需要去做相关耳聋基因检测,检测时间一般要2-4周。如果检出夫妻双方都携带同种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则需要做介入性产前诊断,即做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有没有携带耳聋基因。
干预措施: 若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携带严重的耳聋基因,可能导致出生后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可与孕妇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根据具体情况和家庭意愿,考虑是否继续妊娠。若选择继续妊娠,可为家庭提供产后听力干预的相关建议和准备工作。
3、 早期听力监测与康复
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 这是早期发现耳聋基因问题的关键。通过早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那些携带耳聋基因的宝宝,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听力筛查能检测出新生儿当前听力状况,基因筛查可找出潜在的耳聋基因风险,两者结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康复治疗: 一旦发现听力损失,应尽早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如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等,同时配合言语训练和听觉训练,最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的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东昌妇幼眼耳鼻喉、了解更多眼耳鼻喉常见常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