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数据工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工作体系、打好组合拳,不仅鼓励各方勇于创新、大胆创新,也要守好红线底线、严控安全风险,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6月30日,在2024中国“数据要素×”生态大会开幕式上,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要适应数据特征,把握演进性、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要创新实践,形成示范应用,同频共振推动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释放。
刘烈宏表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拥有不同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的新特点
,需要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适应数据特征,着力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数据领域情况新、发展变化快,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演进,数据事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
。因此,做好数据工作,既要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稳定发展预期、引领各方推进,鼓励大胆投入
;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因时因势持续迭代。
数据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
只有跨主体跨领域跨层级流动,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才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这就必须依靠各方面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因此,做好数据工作,不仅要统一思想和认识,还要激活各方参与数据工作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构筑推动事业发展的协同合力。
数据具有高流动性、低成本复制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倍增效应。但与此同时,同样的特点也可能带来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潜在风险。因此,做好数据工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工作体系、打好组合拳,不仅鼓励各方勇于创新、大胆创新,也要守好红线底线、严控安全风险,实现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相关实践、理论、认识都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制度建设、市场培育等难以一蹴而就。
做好数据工作,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保持历史耐心有持续投入、久久为功的韧性和定力。
刘烈宏提到,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启动了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推动更多场景“用起来”、更多数据“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相关部门和各地方加强政策供给、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大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形成示范应用,同频共振推动了数据要素价值的有效释放。
刘烈宏表示,“数据要素×”生态大会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各方主体,希望大家加强交流合作,为全国数据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