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讲,我有一个朋友,他抽烟、喝酒、纹身、烫头……他当然不是于大爷,也不是艾薇儿,他是我哥们儿——老赖。
很多人都说他不学无术,可我知道他看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
今年四月,他在日本看樱花,写下了万字旅行游记,不断在朋友圈更新亲历见闻。日本寺庙发展史、饮食文化分析、浮世绘艺术……被多家旅行平台转载;六月,他参与了一个NGO公益项目,关注自闭儿童的救助和治疗,同时立下一个小目标:两年内拿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七月,他去北欧游历大半个月,看了两个艺术展、三场音乐节、结识了一群来自各国的世界杯球迷朋友……
我羡慕老赖的生活,尽管他是别人口中的“浪子”,是“没个稳定工作”“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安定下来”的那种人,但当我在上班途中赶地铁、焦头烂额做方案、通宵熬夜写PPT时,我会忽然有点想念他,会翻翻他最近的朋友圈,顺便问个好:
“最近又在哪儿浪呢?”
给你讲,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小李,她内向、寡言……嗯,还有点微胖,大概就是你们眼中最平凡的那种女孩子,大学四年里我和她有着不冷不热的交情,毕业后两年,除了逢年过节礼貌性问好,再无交集。
直到有一天,我在某个公众号上意外地看到了一篇署名“李XX”的时事评论文章,文风犀利、鲜明,严密的逻辑里还有一丝温暖。文末那张作者照片,正是她——小李。模样没多大变化,头衔已是“专栏作者,XX日报特约评论员”
按图索骥找到了她的专栏,回过头再翻她的朋友圈,忽然明白了大学期间她整日泡在图书馆、每天翻看门户新闻、经常拿个小本子写写记记的原因,也忽然触及到这个平凡女生不平凡的那一面。
每一分不为人知的努力都会在某一个瞬间得到反馈,在看小李专栏一个月后,我也悄悄注册了一个公众号。
哦对,还有我——老张,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但最近好像已被贴上“中年危机”“油腻男人”标签。中年是个坎儿,家庭关系冷淡而不失和平,工资收入稳定到三年都没见起色,领导不冷不热同事客客气气,我时常想,我大概率会在科员小岗位上再发挥个20年余热吧……哦不对,可能还得30年。
但谁在意呢?谁还不是生活在别处?
说出来你们可能会笑,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城市拍客,一台陪伴我五年的单反相机加一个周末的午后,就能让我过得舒适。
我擅长人像和风景,成都太古里哪个美女没被我拍过,四川哪座山头的日出我没看过,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去年我还自费开了一个小型摄影展,虽然老婆抱怨“捣鼓这些没用的还不如想想怎么多赚点钱”,但通过那次画展,我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艺术家,我们互加了微信,约好下次一起街拍。
最近,我准备再做一次小展览,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看到我,一个虽中年但依旧追寻美好事物的我。
这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也是你,在这世界上不同的角落里,谁还不是一边小心地生活一边默默的发光,用不断在朋友圈分享的见识、品位、故事、趣味……温暖自己,照亮别人,让贫瘠的生活有意义。
不要让那些见识与趣味只在朋友圈的角落里散发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