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觉
梧桐,现任职于某券商,著有《投觉》、《知止:投资策略的真实义》~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投觉

狗日的批判

投觉  · 公众号  ·  · 2018-11-11 08:01

正文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


当今这片土地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于此,我们尽情地张扬着批判的雄力。

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得回到人本身。

一个具有活力的生态系统,一味儒家,往往疾驰之后急落直下,有时需要一点老庄的休养生息,有时需要一点法家的变法革新,有时又需要一点墨家的兼爱非攻。

总之,保持灰度,任其涌现。

我们当然希望这片土地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这的确是一场浩大的共业,我们正在经历,我们也是共业本身,事实上,它已经不再单纯是我们的共业,它也是这个星球的一场共业。

只是,批判的雄力,除了生产出大量的愤怒、嗔恨和恐慌之外,于事物的正向发展,并没有什么 luan 用。

今天的我们身处流沙社会,诸多事物和思想很容易崛起建立,也很快消散。

一个社会为什么会像今天这样,很茫然,很慌乱,很彷徨。

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贪婪的东西,然后集体陷在里面,这是一场浩大的共业,事实上,这在美国,在日本,也发生过。

物质丰富的时代,也可能是精神匮乏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可能是智慧匮乏的时代。

我们似乎从未停下来思考过,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为什么要买这款包包,为什么要买这个牌子的眼霜,是真正需要,还是物质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度浸染的价值观。

一个物质主义的生态系统里,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是一个浩大的共业。

幸运的是,很可能在一场即将到来的 Crash 过程中,人们可以重新打量这个命题。

事实上,粗茶淡饭,亦可自在此生。

老子说,余食赘行,有道者不处。他的意思其实是在说断舍离,少吃一点,少造作一点,就很好。

所有的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 Ai Token Cloud Data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等,这些皆是眼耳鼻舌身意,带给人类一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人类的心思比传统时期更加地散乱和不安,而这又是一场巨大的共业,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科技的洪流。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心,如何安住自心,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心若一面安静的明镜,只是映照,而不着痕迹,于此自在。

若是四十年积淀的沉疴已将这个生命系统拖入泥潭,并可能将系统击溃之时,我们一定会展开形形色色、急促的自救,我们往往越过诊断,直接进入呼吸机、 ICU 24h 观察的场景之中,然后即是更多的医源性损伤,并最终意识到这只是一次次宿命的反抗,一个彻底的徒劳。

我们很少会意识到,心身是一个相对投射的循环模式,物质主义和精神主义是一个相互平衡的关系,而当走向某一极端,那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而摇摇欲坠。

事实上,最好的应对策略是,放松下来,不是对每一个问题进行针锋的对治,而是用一个新的系统刷新旧的系统,因为对治是无尽的,一个 debug 会唤醒又一个 bug

而且,最终我们需要了悟,没有完美的系统,我们也毋庸护明抗暗,而应当接受系统的起伏,波浪和分形是自然的型态,也是生命系统的型态。

扎西拉姆·多多在《喃喃》中写到,

但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我看到的,比我理解到的多;我看不到的,比我看到的多。所有简单粗暴的批判,只不过是我对我自心之投射的批判罢了。

但愿,我能时时察觉:当我觉得他人不好,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人和我不同。不要把自己当成标准答案,试图去测验这个世界的生动。

她说的没错。 我们的批判往往自带立足点,并且染上完美主义的幻觉。

所谓的完美主义,也即是说,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达到你所期望的样子。

你希望你的洗手间永远不会漏水,你希望你的车子永远不会出现故障,你希望你年轻的脸庞永远不会衰老,你希望你的愉悦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基本上,这就是一场自我的游戏,以及幻觉,所以,当你的期望并未如期进行时,你便会恐惧,便会紧张,便会愤怒,然后你与你的恐惧、紧张和愤怒纠缠不休,你被困住了。

生命的旅程,有时就像宽窄巷子。

你担心自己狭隘,所以你试图辽阔起来,你以为自己走得宽阔,你也非常用力,但其实,你越是用力,越是走在了一个自我的巷子里。

真正的辽阔是放下宽窄的分别,从巷子里面走出来,迎着风,任运自在,这样无论宽窄都无法动摇你的心。

孩子们与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批判”的那种能力。很遗憾,成年人失去了这个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