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医对于运动的看法,包括身与体的区别、现代人的健身误区、中医观念中的强身健体方法,以及关于肌肉的一些中医观点。文章还提到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包括运动的度、放松拉伸活动、运动时间等。最后,文章推荐了厚朴筑基班的课程,并给出了报名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身与体的区别
身是身躯、躯干,包含五臓六腑;体则对应肢体,是分支,是躯干对外的一个延伸。在运动中,要先强身再健体。
关键观点2: 现代人的健身误区
现代人在健身房注重健体,但往往舍本逐末,为了健体不惜伤身。运动应该做协调运动,让四肢运动反哺躯干,达到补益臟腑的功效。
关键观点3: 中医观念中的强身健体方法
中医推荐通过疏通经络、调息、调心等方式来强身健体。健身首要是调呼吸,注意节奏、频率、深浅。同时推荐一些传统导引术如八段锦、八部金刚功等。
关键观点4: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选择运动形式要把握度,做好运动前后的放松拉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消耗的气血能量越少越好。传统导引术如八段锦等更胜一筹。
正文
2024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非凡的力量,践行了奥林匹克格言中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在今天的《厚朴有料》栏目中,我们来一起看看,在中医眼中,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运动才能更有助于健康。
汉语当中这个文言文本来是成熟的语言,它言简意赅、一字一意。可惜所谓的白话文运动把汉语退回到了幼稚的阶段,用两个字组成的同义词、近义词甚至是反义词,取代了原来的一个字。造成汉语失去了严谨的内涵,比如说身体,在今天看来,这两个字组成的一个词,含义就是一个,但其实身和体是两码事儿。搞清楚身和体的含义的不同,意义非常大,往大了说事关生死。
身是我们的身躯、躯干。它是主干,包含了五臓六腑,是我们的本。肢体则对应于我们的体,是分支,是躯干对外的一个延伸,是末。
了解了身与体的本末关系,先强身再健体的优先顺序自然也就明确了。同时,不难发现,
现代人的健身房,其实是健体房。
蜥蜴在遇险的时候懂得断尾逃生,这是一种天赋本能,舍末保本,人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会有毒蛇噬手壮士断腕的说法。遗憾的是,现代人却在做相反的事情,舍本逐末。为了健体,不惜伤身。
贪图四肢肌肉的发达,不惜掏空已经羸弱的身躯,到健身房健体。更有甚者,练器械练得汗流浃背。中毉认为汗为心之液,大汗会伤精,精气神的精。运动的时候出点毛毛汗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大汗淋漓。
(参考阅读:
《厚朴有料:聊聊出汗》
)
首先,
健体相对容易,因为我们的四肢肌肉受我们意识的控制
,胳膊、腿都能够自由掌控。但是,健体的方法也绝不是蛮干、乱动,更不是练肌肉,而是要做协调运动,让他自己掌握这个协调的角度和力度。这时四肢运动就能够反哺,也就是反作用于我们的躯干。通过疏通经络,达到补益臟腑的功效。推荐尝试厚朴筑基班的小功法,还有张志顺老道长亲授的八部金刚功、长寿功(大家自行上网搜索相关视频即可)。
再来讲讲健身,这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我们的内臓不受意识的控制。
比如,你吃多了或者便秘,你说:“胃肠蠕动起来!”它们会听话吗?做不到。你胸闷憋气,你想让心臓跳的规律一点,有力量一点,也做不到。大家做不到,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健身,但是有人能做到,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气功、静坐、武术内家拳、站桩,都是解决健身的问题,当然它们还能涵盖更高级的修心。厚朴强烈推荐健身先站桩,这也是我们线下修身课的基础。
健身首要是调呼吸,注意节奏、频率、深浅。
现代人,焦虑、急躁的比比皆是,绝大多数意识不到呼吸之间会有停顿,那个停顿就是息,休息的息。这个息越长,人的气血就越充盈、旺盛。
其次是要调心,放弃后天的强迫意识,回归自然本能的状态,让心神来做主,恢复代偿和自愈的功能。
第三点,强身要求四肢不能动,或者是说要做一个特定的姿势,柔和缓慢的运动。
如果没有调息、调心的配合,那健身就很容易变成健体。打太极拳变成了做太极操,自发本能的活动变成了表演套路,失去了健身的内核。
说到运动、健身(体)房,就自然离不开肌肉这个词,一起来看看中医怎么看肌肉吧~~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有这样一段话:“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既然说“肌肉若一”,说明肌和肉非一,那么肌和肉又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说,肌是绷紧、刚硬、发力的肉,肉是松弛、放松、柔软的肌。
肌和肉指的是同一种物质,但是描写的是这种物质一张一弛的两种不同状态。
而肌肉若一,体现的正是肌和肉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单纯有肌或者单纯有肉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我们的身体从头到脚遍布着多达六百多块肌肉,肌肉当中运行着气、血、津液。当肌肉放松,气血运行的通道顺畅,从内在的臟腑到外在的皮肤腠理,都能得到气血的濡养。当肌肉紧张的时候,气血运行就会滞涩。
人体长期过度的肌肉紧张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柔软的肉先是成为绷紧的肌,时间长了之后,肌肉本身会失去营养的供应变得僵硬,进而出现肌肉的纤维化、条索状。肌肉纤维化是说肌肉中有很多纤维出现,导致肌肉的弹性变差,柔软度和活动能力下降,更直接的说法,就是变成“死肉”。
从肌肉运行气血的角度来看,在纤维化的肌肉中,气血运行是停滞的。
如果完全不运动,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对。和有肌无肉相反,有些过于安逸、缺乏锻炼运动的人会出现肌肉的松弛、无力甚至萎缩,尤其是在一些瘫痪的病人身上表现更为突出,这是有肉无肌,是肌肉不一的另外一种表现。
运动之后感觉肌肉、筋骨、关节都得到了松解、拉伸,感觉全身舒展、畅快、轻松,气血充盈、精力充沛,那么这个运动量是适合你的。反之,
如果感到腰酸、背疼、筋疲力尽,想要马上找个地方躺下来,那这个运动的方式和量对你就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在透支身体宝贵的元精。
衡量运动的度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
如果在运动当中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了,就说明心臓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
除了把握好运动的度之外,
还要重视运动前后的
放松、拉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