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爱尔眼科三年跌没2500亿#】在《202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天猫辟谣拉夫劳伦退货率达95%##天猫回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双11网购谨防假货#!公安部公布#10起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什么会在别人身上,看到令人讨厌的自己?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15 18:10

正文

|沙龙精选自职场心理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 为什么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令人讨厌的自己?


  • 那些让你厌恶的人,真的如你想吗?


  • 讨厌一个人就代表自己是这种人,这是什么变态理论?


  • 为什么我们用伤害人际关系的方式,换取心理平衡?


01


一个女人在一夜之间,从“非婚主义者”回到传统的恋爱结婚的道路上,其间发生了什么?一位女作家在她的专栏中,讲述了这么一段经历:


她在超市收银台排队,一时好奇,研究起排在她前面的那个女人购物车,竟发现和自己的很相似,一看就是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标配。


看着她一个人把东西一件件放进购物袋里,她忍不住仔细瞧瞧了那人的脸,立刻石化了,那神情,那气质,活脱脱就是五年后依然形单影孤却青春不在的自己啊。


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女专栏作家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所有的家具都在嘲笑她的未来。当晚,她就给同事发消息:“上次你说的男生,要不就安排一下见面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有时候,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明白,需要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就像在镜子迷宫里,忽然看到一个自己微驼的背影和渐秃的后脑壳,才能让你惊出一身冷汗来。


但为什么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常常是悲伤的、讨厌的自己呢?



02


很多年前,曾经有一个特别让我讨厌的同事,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就是看不惯他,觉得他说话很尖刻,喜欢打击别人,显摆自己,姑且叫他“显摆先生”吧。


悲摧的是,有回和同事聊天,居然有人说我和那个“显摆先生”有点像,我如同被捏住了老二,胃部又被狠狠地顶了一下:“啥、啥、啥,我像他。我吐,我狂吐……”


同事没料到我会有这么大的妊娠反应,又想不出原因,一脸茫然:“不对吗,我觉得你们都很有想法,很有个性……”


不知道这是她的掩饰,还是她的本意。但仔细想一想,这两者的区别恐怕不大吧。一个人有想法、有个性,在另一个人看来,很可能就是说话尖刻、自我显摆。或者换个说法,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另一面,“有想法、有个性”的另一面,就是“说话尖刻、自我显摆”。


但自己是这样的人吗?当时不觉得,所以从别人口中听到,难免震惊。就像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且是一个令自己讨厌的自己。


这才是自己那么讨厌那位“显摆先生”的原因吧?其实是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性格中潜藏着这样的因素,害怕自己成为令自己讨厌的人,所以才对别人的评价有那么大的妊娠反应吧?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作家赫尔曼•黑塞说:“如果你憎恨某人,你必定是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部分。”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某些情绪反应是有点过度了,那些让你厌恶的人,真的如你想吗?



03


开头说到的那位女专栏作家,在文章的结尾忽然来了个大反转:


半年之后,正在谈婚论嫁的她,在超市又看到了那个“大一码的自己”,令她好生失望的是,这回伦家是一家三口幸福地逛超市,再看看那人的脸,不就是一张标准的“国营饭店收银员”的脸吗?能从她身上看到五年后的自己,当初是怎样一双高度幻视的眼睛啊。


还有那位“显摆先生”,在我经过了年轻时急于洗白自己的心态后,再遇见他,也觉得他并没有我印象中那么讨厌。


心理学家说,这只是一种“心理投射”。


试着看下图,你觉得那个女人在干什么?



A:悲伤,女人发现丈夫的婚外情

B:忧虑,丈夫酒醉在床上

C:关心,丈夫病重躺在床上


答案吗?没有,画面的信息并没有明确指向,你“看到”的东西,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影”,所以像“罗夏墨迹测验”这一类心理投射测试,在心理治疗中,常常用来了解被测试人隐秘的心理精神状态。


“讨厌一个人”这种常见的职场心态,用“心理投射”的理论解释,就是把自己内心不被自己接受的那一部分,放在别人的身上,时时鄙视一下,以平衡自己的心态。


这么说,有人一定会反对,讨厌一个人就代表自己是这种人,这是什么变态理论?事实上,我们首先要排除“价值判断”意义上的“讨厌”,比如对“插队的人”这种不针对特定对象的讨厌,还要排除讨厌川普、容嬷嬷、马蓉这些挑战人类普遍价值观的人。


剩下来的,比较符合“心理投射”效应的讨厌,往往是一种强烈的情绪,那种让你莫名其妙地从心里产生的强烈的讨厌,还有那些相互伤害又无法分离的长期心理冷战,那些爱之深恨之切的亲密关系。


在这类关系中,你也许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心理投射”,在那些讨厌的人中,你丝毫不觉得其中有自己的影子。


因为那是你的“心魔”。



04


Tonny,台湾人,我以前合作过的一家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的老板,也是我见过最敬业的制片人,典型的计划性极强的自律型人格。PPM会议一开,整个人就像机器一样自动高速运转,特别是最后几天在片场,白天拍片,晚上做计划,事无巨细,件件过问,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


Tonny的制片助理小陈却相反,完全不像是这个行业的人,虽然人很聪明,但懒散,开会迟到,丢三落四,每天不被Tonny骂十回,骨头就不舒服。


骂多了,我也看不下去了,劝Tonny不适合就换一个人吧,何必勉强呢。

Tonny却说,年轻人都是这样,我当初也是这么骂出来的。


事实上,反倒是小陈不止一次要离职,每提一次,Tonny就给他加一次薪留他,一直把他加成了这个行业最贵的制片助理。


这就奇了怪了,你真不爽他,人家要走不是正合你意吗?


有一回,一个项目完成后,Tonny请吃我饭,谈起小陈时,他忽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还真是羡慕他,可以这样没心没肺的生活。”


那天他的状态非常放松,只有项目空闲期,Tonny才会表现出台湾人身上特有的“小确幸”,跟他工作的状态完全相反。我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也许,这就是你既不喜欢小陈,又一直给他加薪不愿放他走的原因吧。”


05


如果你尝试过极度自律的生活,你一定会常常产生疲惫感,还会忍不住反问自己:“你那辛苦,到底为了啥?”你也知道,心理疲惫和自我怀疑是自律的第一大杀手,于是竭力压抑住这个念头。


这种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释放一下。


此时,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人时,你就可以通过鄙视、痛骂他们一顿来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把内心的紧张转化为外部的人际冲突。


小陈就是Tonny的情绪释放口,骂小陈就是在骂自己身上想懈怠的那一部分,这也是Tonny潜意识里明明知道他不合适,却硬要留他的原因。


把自己压抑的心理阴暗面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用伤害人际关系的方式,换取心理平衡,这种心态常常出现在比较亲近的关系中——


  • 父母明明自己不读书整天打麻将玩游戏,却责怪孩子逃学,这是借教育孩子来逃避对自己的自律;


  • 在单位是“好好先生”,回家却成了“家暴先生”,借口是因为“妻子不理解自己”而痛苦,其实正如王小波所说:所有的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 朋友获得成功,自己嘴上祝福,内心却认为“这小子不过是走了狗屎”,以此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有人问,这种“心理投射”到底好不好?我觉得,当你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来自何方时,你就已经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了较低的程度。


06


在我后台的留言中,人际关系的困惑占了相当的比重,大家都希望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和别人更愉快地相处。


很遗憾,没有。


人际关系的本质,不是如何与别人相处,而是如何面对自我。它就像一面镜子,通过那些相处愉快的人,你看到了被接受的自我;通过那些讨厌的人,你看到了被否定的自我。


所以一个愤怒的年轻人,什么都看不惯,到处得罪人,那实际上是把自己最排斥的部分投射到这个世界,这根本不是什么人际关系的问题。


大部分的人际矛盾都是你内心冲突的外化。


只有经历岁月的磨砺,理解自己的焦虑,接受被否定的自我,与自己和解,你才能拥有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这个世界好好谈一谈。


推荐阅读:

职场人际关系的真相(你必须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