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给你1元钱,你能干什么?
喝一瓶没有牌子的矿泉水?买超市里买一个馒头?或是打印一张纸?
不夸张地讲,在如今这个物价飙升的年代,1元钱连根大葱都买不了。
可中国就有这样一趟列车,4元就能坐完全程,最低票价只要1元,且25年来从未涨价。
这趟从牡丹江开往长汀镇的6286/6288次列车,已经运行68年,乘客多是周边村民,下车走一两分钟就到家。
这种在高铁时代仍在坚持运营的“公交火车”,就是中国铁路,独有的温度。
1
随着火车的提速,高铁的普及,现在很难再见到绿皮火车了。
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很多人说,现在搭绿皮火车,搭的是一种情怀。
就像有的文艺青年,会坐上一辆几天几夜的慢车。
听北方的狗吠代替南方的蝉鸣,看窗外的大地山峦缓缓流过,时不时躲过售卖馒头矿泉水的推车……
可对于东北、中西部和山区的居民来说,这种没有空调、卧铺和餐车的绿皮火车,有的不仅仅是情怀,更有着最质朴的人间烟火气。
在当今高铁、动车飞驰电掣之时的高铁时代,全国仍有81列“慢”火车在各地运行,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偏远地区。
比如7053次列车,从山东淄博开往泰山。
它是中国最慢的绿皮车,时速只有30多公里,票价1块起步,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喝水、供暖全靠锅炉,到站都靠人工喊话。
这趟车运营42年从未涨价过,最便宜才1块钱,已经成了小山村村民的“公交车”。
因票价便宜,大家又叫它“扶贫公益火车”。
比如7272次列车,从怀化至重庆梅江,经过的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县市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
票价同样是最低1元钱,一直未曾涨价。
为方便沿途百姓,列车允许乘客挑着担子、背着大筐小筐的山货乘车。
慢火车平均上座率不足40%,只有在赶集时列车上才会热闹,一直都是在亏损运营。
14年里,沿线的乡民搭着火车,把自家的水果卖到了贵州,不仅供子女上学,家里还盖上了三层的新楼房。
8361次绿皮车,穿越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沿途沟壑密布,交通极为不便。
这趟车本来是铁路职工出行的通勤车,但为解决沿线村民外出务工及日常探亲访友、就医求学等出行难题,这趟列车连续14年向普通旅客开放。
区间票价最低1元、全程7.5元,始终没有涨过。
这趟列车不但解决了群众出行,还升级改造了一节行李车,配置了货架、座椅等,在方便秦巴山区群众出行的同时,把乡村集贸市场搬到了绿皮车上。
辣椒透亮,白菜水灵,秤杆子起起落落,人们操着各自的方言,谈笑间就把生意做成了。
5634次列车,从西南到喜德,同样是一趟穿行在大凉山上的列车。
这趟列车上,除了牛不能上火车,其它猪和羊,鸭子,鹅都可以上火车。
大凉山深处山高沟深,交通极其不便,当地农民如果要赶着猪往县城里走,不但不安全还需要两三天时间,这趟廉价的绿皮火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虽然猪上火车有点不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又让人看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的变迁。
这些猪和羊坐车都不用买票,主要也是为了让村民把货物运出去贩卖,赚些钱。
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每年中国铁路都要为这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开设一趟“高考专列”,运送莘莘学子走出草原赶赴考场。
尽管成本高、收入少,但是中国铁路始终开行这趟“开往梦想的列车”。
17年间,“高考专列”共安全运送高考学子3万多人,有7000多名学生相继考入清华大学、内蒙古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
坐着专列去赶考,一批批学生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像这样穿行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的绿皮列车,还有很多。
这些绿皮车,无需顾忌窗外繁杂的世界,只需完成自己的使命,听着张家长李家短,载着满满的烟火气驶向远方。
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开往春天的,扶贫列车。
2
中国铁路开通81条线路,宁可赔本也要惠及几十万贫困群众,这样的善举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得到宣传。
而日本随便扔出来一个“一个人的车站”,却把不少中国网友感动的稀里哗啦。
而且,这个事居然还是个日吹博主“林萍在日本”演绎出来的。
2016年1月,微博大V“林萍在日本”发了一条微博,说日铁在北海道有个车站叫‘上白龙站’,因地处偏僻连年亏损,三年前日铁计划关掉该车站,但发现还有个女高中生原田华奈需要坐它去上学,于是保留了车站。
该站每天只有两班车,即女生的上下学时间。2016年3月26日,女生将毕业,车站也将被关闭。
一时间,这个微博被几十万中国人转发。
原因很简单,这个场面满足了无数小清新心中最美的想象:
北海道的雪国之中,一列孤独的列车,驶向它唯一的乘客。这样的画面,简直是动画或者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这个场景充满了温情,仿佛如宫崎骏经典动画一样,能够戳中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能够把人感动得稀里哗啦。
而在随后的描述中,这趟一个人的列车,一直维持到女高中生高中毕业才停运。
得到消息,40多万中国网友送别“一个人的车站”。
有公知称赞日本的社会文明有温度。
有学着声称日本公共政策不以经济利益为先,而是充分考虑当地需要,还要求中国借鉴云云。
当然,也有很多人开始带节奏。
“一个人的车站”感动不?很感动,不过可惜,是假的。
首先,站名搞错了,不是“上白龙站”,而是旧白滝站。
其次,原田华奈所乘坐的列车并非专为她而开,她那些远轻高中的同学都要乘坐该次列车上学。
第三,旧白滝站也并非专为原田华奈所保留,因为包括原田华奈所乘坐的列车在内,共有4趟列车停靠
旧
白
滝站
,也不是微博中的2趟。
▲旧白滝站一天的四次列车
第四,3月26日的关站,也并不是因为原田华奈毕业,而是日本北海道铁路公司整个铁路运行图调整的一部分,并非只是为某一个人、某一个站。
就算原田华奈不毕业,这个车站一样是要关闭的。
▲3月26日关闭的9个车站
而旧白滝站为原田华奈保留三年的说法,只见于中国媒体以及中国的自媒体,日本关注此事的媒体包括《朝日新闻》、《北海道新闻网》、NHK电视台均未提及为原田华奈保留三年的说法。
如果国内媒体也报道一个车站为一个乘客保留三年的话,键盘侠肯定就不会这么感动,反而会说“查查他爹是谁”“肯定是有权有势的”之类的......
一个虚假的“一个人的车站”感动了中国人,喧嚣过后,是一地鸡毛。
而中国为一群人真真实实存在的免费列车,却没有一堆媒体在推广,也没有一堆文案为它包装。
它质朴地存在,每天日复一日地奔行在轨道上,驶向想要迈出大山的人民。
毕竟,一个具体的人性关怀,比千万个小清新的文案,更能打动山区群众的心!
3
除了山区运营的1元火车,在中国30%的铁路网上,还运行着低价的绿皮普速列车。
也许在掌握互联网舆论话语权的城市居民眼中,绿皮车又慢又脏,实在有碍观瞻,为什么不淘汰?
的确,无论是从列车运行还是网友意愿来说,高铁都是人们出行时的首选。
但根据2018中国铁总的统计,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20.05亿人次,还有13.65亿人次、40%的人选择乘坐普速列车。
选择乘坐绿皮车的乘客,大部分是因为经济省钱。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有钱人来说过年有很多种选择,没钱的,过年就是一张回家的绿皮火车票。
对于这个群体的人来说,时间不是问题,舒适不是问题,钱才是问题。
为了这个群体,中国铁路做出了一个长期违背经济规律的举措,坚决不涨价。
▲ 薛兆丰在做客节目《时代栋梁说》时
再次强调火车票应该涨价
以郑州开往北京的K180次列车为例,2005年的时候,该车硬座、硬卧、软卧票价分别是94元、175元、252元。
而到今年,这趟列车还在运行,票价分别是硬座93元、硬卧163元、软卧251元。
除了这趟车以外,始发或途经郑州到北京的“K”字头和“T”字头列车,价格都不相上下。
整整14年的时间,票价基本没有变化。
一直到现在,施行的铁路定价机制,还是1995年制定的。
而1995年到现在的物价翻了多少倍,相信不说大家也知道。
24年不涨价的善政,说到底还是国家在为大众的出行买单。
▲ 火车票价定价准则
而代价就是,中国铁路连年亏损。
有人一听“亏损”二字就暴跳如雷,仿佛中国铁路运营不善,浪费国家资产。
可是真是如此吗?
没错,出行是社会成员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有利可赚的领域之一。
铁路本来可以是如同食品、衣服、房屋一样的消费品,拿来赚钱的消费品,就像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铁路一样。
但中国铁路,不能靠这个赚钱。
▲ 2007年浮动票价正式停止
不仅不能靠车票赚钱,中国铁路还要投巨资,修建不可能赚钱的路线。
以青藏铁路为例,全长1956公里,全程都在高海拔的冻土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昂,总投资超过330亿元。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运营的高成本,青藏铁路在运营的前两年,每年都要亏损12亿元。
如果只算经济账,无疑这是赔本的买卖。
就像中国电网往农村输电、中国移动联通往农村铺设基站一样,都是赔本的买卖。
但是山区的群众,就没有资格坐火车、用电、用手机了吗?
高原的孩子,就只能一辈子呆在高原,没资格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吗?
在享受人类文明进步成就方面,中国不会抛下任何一群人。
▲藏族人民喜迎青藏铁路通车
而且,亏本修建铁路,从短期看是赔本的,但长期看,铁路可以输运各地的货物和人员,这直接扩大了生产和贸易,加快了人力的流动,这就是铁路创造的价值。
对于老百姓来说,通了铁路,出去工作还是旅游更方便,更容易刺激经济发展。
仍以青藏铁路为例,青藏铁路的通车对青藏两省的经济带动非常明显。
铁路修通后的第二年,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342.19亿元,增长了14%。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760.96亿元,增长了12.5%,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