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高度稀缺的学术精英,根据数据,每万名大学生中约7-8人留美读博,占总人口比例约为每百万人中约25人。
他们是学术金字塔的顶端,占大学生比例约为每万人中约两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每万人中约两人,也是高度稀缺的群体。
他们正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增长但仍然较低,在整体人口中属于少数群体。
他们是行政体系中的中坚执行力量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占人口比例较低,属于极小比例的高层次人才。
在当今社会,不同群体的规模和比例往往能反映出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的诸多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一些较为“稀缺”的群体,看看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情况,或许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属于“少数派”。
留美博士生:
高度稀缺的学术精英
留美博士生占中国大学生比例:
根据2023年数据,我国留美博士生在读总数约为3.5万人(按5年学制估算),占中国大学生比例数约为0.073%(每万名大学生中7-8人)。
2023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7114人(含港澳台),占同年中国本土博士毕业生(约7.5万)的9.5%。
占总人口比例约为0.0025%(每百万人中25人),是典型的“塔尖群体”。
985、211重点大学博士生:
学术金字塔的顶端
985、211重点大学博士生占中国大学生比例:
根据2023年数据,全国在读博士生约55.6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1.17%,其中国内985、211高校的博士生占博士生总数的近5成,约为27.8万人,占大学生比例约为0.58%。
985、211重点大学博士生占中国总人口比例:
同样以总人口14.1亿计算,
985、211博士生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02%(每万人中2人),
这个比例也是低得惊人,也是高度稀缺的群体。
本科毕业生: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过渡群体
本科毕业生占中国总人口比例:
截至2023年,中国累计本科毕业生约1.1亿人(含非全日制),
占总人口(14.1亿)的7.8%。
若以18岁以上人口(11亿)计算,占比约为10%,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35%)。这意味着,
拥有本科学历的人群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在整个人口中仍属于少数。
2023年我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达1150万人,占同龄人口(18-22岁)的50%以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趋势。
军队四级士官:
国家军人群体中的中坚力量
军队四级士官占中国总人口比例:
暂无确切数据统计军队四级士官的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年能够晋升到四级士官的人数也一定非常的少。
据公众号“向阳光明草”主观估计,其人数占比可能与985、211重点大学的博士生数量相当。
(具体数据,不宜深度搜索!)
月工资收入达10000元的人群:
高收入的少数派
月工资收入达10000元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比例:
这是一个高收入群体,约占城镇就业人口的3%
(国家统计局 2022 年数据,城镇就业人员中约 3% 月收入超 1 万元)(按劳动人口 7.8 亿换算)。
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月收入超过1万的人数约为854万左右,
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0.61%-1%
。这也意味着,
在全国范围内,月收入过万的人群属于相对高收入的少数群体。
月工资5000元以上人群:
社会中等收入群体
月工资5000元以上人数占中国总人口比例:
据估算,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人群占比约为5.13%。加上月收入超过1万的人群,
月工资5000元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5.74%。
正科级公务员:
行政体系中的中坚执行力量
正科级公务员总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
暂无确切的正科级公务员的总数统计,但可以参考的是,我国目前公务员正科级(含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人数约 80-100万人,若包含事业单位和国企等同职级,总数或达100-120万人。
那么
正科级公务员人数占总人口比例:
约 0.07%-0.085%(每万人中7-9人)。
副处级(副教授级):
高门槛管理与专业人员
副处级(副教授级)总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
副处级公务员:约 30-50万人
(公务员体系金字塔结构)。
高校副教授:约 50 万人
(2023 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 205 万,副教授占比约 25%)。
合计比例:约 0.06%-0.07%(每万人中6-7人)。
正处级公务员(正教授):
高层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