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好人难寻》这篇小说中好人的识别和伪善的存在,指出在现实中如何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文章认为好人难寻并非因为好人稀少,而是因为伪善的人太多,他们无法容忍真正的好人的存在。文章鼓励每个人做自己心中的哪吒和好人,并指出做到后者可能更简单且足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好人难寻》小说中的主题与现实生活中好人识别的困境
文章中提到了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并探讨了其中的主题,即将真正的善良和真诚与伪善区分开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他人的质疑和不理解。
关键观点2: 伪善与真正的善良之间的差异
文章强调了伪善和真正善良之间的差异,指出伪善的人表面上可能表现出善良的行为,但内心却隐藏着恶意。真正的善良是真诚和纯粹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关键观点3: 面对伪善和挑战时的态度
文章鼓励人们在面对伪善和挑战时保持坚定和自信,做自己心中的哪吒和好人。不要因为外界的质疑和不理解而改变自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关键观点4: 好人的简单与足够
文章指出,做好人并不需要复杂的条件和标准,而是可以从简单的日常行为开始,做到真诚、善良和负责任。这样的行为已经足够成为一个好人,无需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和评价。
正文
'“她会成为一个好人的,如果每分钟都有人朝她开枪的话。”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里里面充满各色伪善的人,那些人表面行「善」,但是又无法掩饰内心的恶。
你可能也遇到过这么一个难题,如何向别人证明:你是一个好人。
这就像,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写了几百万字,你写的文章可以很容易引起广泛讨论,你推动了很多可见的变革,但是还是会有“人”会问你:
你到底做了什么?
或者总有“人”会跟你说: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多做点事。
之所以给“人”加上引号,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有脑子不用的谁谁谁,距离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好人难寻,不是好人太少,而且伪善的人太多。ta们见不得好人的存在。
在一个充斥着伪善,曲意逢迎,弹冠相庆的场景里,讲真话的人往往会被一群人背地里嚼舌根。
无所谓哪。总有人想要拿到无量仙翁的玉牌,还自以为了不起。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哪吒,也可以做自己的好人。做到后者可能更简单,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