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刚刚!破100亿!全球第一 ·  7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人人人我人人人!厦门这些地方年味浓浓…… ·  15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突然暴增!有医院接诊10余例,高峰期明显提前 ·  16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破50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背负命案22年,隐姓埋名结婚生子,厦门民警说了一句话让他落泪供认……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17-09-23 11:27

正文


一开始,他躲闪着民警的目光,不断摇头否认,“抓我干嘛,我又没犯事。”但当民警说起他的老母亲独自住在深山中的近况,他突然低下头,泪水一下漫了上来,“是我,你们问吧,问什么我都说……”



1995年,因年少冲动,王某华伙同他人犯下命案后逃逸。之后的22年,他隐姓埋名,顶着一个假身份结婚、生子。在外人眼中,他是体贴勤奋的好男人,每天接送老婆上下班,工作努力上进,月入上万。


但其实,因心里藏着太大的秘密,他时常惶恐不安,曾不止一次试探着问老婆,“如果有一天我犯事被抓,你跟孩子怎么办?”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逃了22年的王某华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而接力奔波、苦心追缉的几任刑侦民警,也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昨日,记者从海沧公安分局了解了追逃经过。



案发

三名同伙落网 他仿佛人间蒸发


1995年,王某华刚20岁出头,跟三名同样来自四川合江的老乡在厦门混日子,没什么正经工作,整天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1月21日,眼看快过年了,几人打算“搞”点钱买票回家。


当时还没建海沧大桥,21日当天,四人从暂住处湖里殿前乘船来到杏林区贞庵村(现嵩屿码头附近),走到一虾池边,四人看到一临时搭起的简易房,溜进房子后,才发现屋内有人。情急之下,四人将屋内男子谋害,并抢走一辆摩托车,畏罪潜逃。


了解案发情况后,警方第一时间着手侦查,春节期间,侦查员奔赴四川合江展开追逃。经不断摸排、调查,案发一年内,其中两名嫌疑人先后落网。2003年,又一名嫌疑人冯某荣被抓。


奇怪的是,王某华仿佛人间蒸发,民警多次奔赴四川合江、陕西西安、河南商丘等王某华可能出现的地方,都得到亲友的一致回复,“没有一点他的消息”。


追逃

队长换了五六任 案卷摞起来一尺多高


这20多年来,海沧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大队长换了五六任,却从未放弃对王某华的追捕,“王某华”三个字,成了数代侦查员的“心病”。无论是“清网行动”,还是“天网追逃”,王某华始终被列为头号追逃对象。


王某华(初中毕业时)


2013年,民警李哲杉进入重案中队,开始接手王某华的追捕工作。翻案卷、复查物证、推敲同案犯的笔录,在李哲杉跟同事的桌子上,常堆着一尺多厚的案卷、100多张现场照片和物证图像,先后30多次电话联系其亲属,做了大量分析研判工作后,仍没有一点消息——发案近20年,王某华从未联系过任何亲友,父亲和两个姐姐已过世,只留下一只眼失明、疾病缠身的老母亲独住合江深山一小屋,由嫂子每隔几天上山给母亲送点吃的。加上逃亡时间跨度越来越大,追踪困难重重。


近日,当海沧警方对历年未到案逃犯信息进行盘点时,李哲杉再次将王某华的身份信息发送给山东、天津、北京、河北、广东、海南等多个省市的警方,请求开展协查工作。



反复梳理研判,不断尝试用各种方式寻找线索,一天,李哲杉突然想到:王某华是四川人,潜逃的区域可能会优先选择云贵川一带。于是,他立即联系贵州警方,没想到,几天后,收到贵州警方回复:我们发现一名名叫“杨林”的男子,特征与王某华极度相似!


落网

曾经的小混混 已是月入上万的小工头


接到这一关键线索,李哲杉跟队员立即投入研判,很快,李哲杉发现,“杨林”只是将户籍信息挂在贵州,而他本人,正在浙江玉环一工厂工作。


从玉环警方调取近期“杨林”的数段监控后,经仔细比对,李哲杉越来越兴奋:这位“杨林”,很可能就是逃犯王某华!


获取线索后,刑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随后,专案组前往闽西监狱,找服刑同案犯冯某荣辨认,只看了一眼,冯某荣点头,“没错,是王某华。”


本月17日中午2点,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姚博跟李哲杉立即行动,带队赶赴浙江展开抓捕。


开车700多公里后,17日晚11点,民警抵达“杨林”所在工厂,连夜摸排,次日上午9点,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民警摸清了“杨林”的情况:在大家眼里,这是一位踏实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上安安分分,月收入过万;生活中,每天按时接送老婆上下班,有一对可爱的女儿,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民警悄悄潜伏在工厂门口。18日下午3点,当跑完业务的“杨林”骑着摩托车从外面风尘仆仆地回来,一下就被民警押上警车。


“叫什么名字?”民警问。“我叫杨林,我又没犯事,我可以给你们看身份证。”刚开始,男子仍摇头狡辩,但民警已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一丝慌乱。“这个人是谁?”民警拿出搜集到的二十多年前王某华的一张初中毕业照。“这是多久前的照片了,我不认识。”王某华开始不敢看民警的眼睛。“你知不知道你80多岁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深山,日子过得多苦……”民警展开攻势。听到“母亲”二字,男子突然愣了一下,很快,他低下头,眼泪一下流了出来,“我是王某华,你们问吧,问什么我都说……”


经审讯,王某华对22年前命案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承认案发后,自己改名为“杨林”,先躲至广东东莞,2003年,潜逃至浙江工作、安家。至此,这起积压22年之久的命案终于成功告破。当得知一同作案的两名同伙已被刑满释放,冯某荣也即将出狱,王某华悔恨万分。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王玉婷 见习记者:林施赟 通讯员:海公政

编辑:王望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微信号
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
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
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
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