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突然暴增!有医院接诊10余例,高峰期明显提前 ·  19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马龙、樊振东、陈梦,无缘世界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人人人我人人人!厦门这些地方年味浓浓……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25-02-03 09:54

正文


今天是大年初六

传统习俗中

家中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

谓之送“穷”

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今天不仅适合大扫除

还可以出门去

赏民俗


灯会、舞龙舞狮、木偶戏、南音展演……

轮番登场的民俗活动

让这个春节的鹭岛

充满浓浓年味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一系列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和非遗演出在我市各景点、游览点上演,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韵味,体验闽南传统文化。


非遗展演搬进百年老街


中山路局口街旁的舞台上

演员用纤细灵巧的手指操作着每一个木偶

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表演……


中山路的木偶戏表演吸引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昨天下午

这里正上演

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布袋木偶戏

随后

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皮影戏等节目一一上演

引来台下一片叫好声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春节假期,中山路百年骑楼下,宛转悠扬的南音,诙谐逗趣的高甲戏,惟妙惟肖的木偶戏、皮影戏,欢快活泼的车鼓弄、舞狮、拍胸舞等传统民俗表演和非遗技艺交织成一曲喜庆欢歌。小走马路舞台、侨批广场等多个点位,都化身为闽南传统民俗的新春秀场,100多场展演轮番登场。市民游客深度体验老街风情、闽南习俗,感受浓浓年味和新春喜悦。

中山路人头攒动。(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此外

世茂Emall“闽南有好戏 非遗民俗大赏”

SM厦门松溪非遗版画艺术展等

多彩非遗主题活动同步举办

催旺春节消费及文旅人气


SM商圈在春节期间为市民朋友献上舞龙舞狮表演及新春祝福。(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市井烟火传递闽南年俗


在这个非遗中国年

市民游客感受着

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融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春节假期

鼓浪屿、中山路、老院子等

景区和游览点化身文化大舞台

游客争相参与体验

沉浸式感受历史与现代、

传统与时尚交织的丰富年味


本报记者 杨进 摄



01
中山路

中山路的元宇宙数字街区,一名来自南非的厦大留学生戴上VR眼镜,眼前呈现出非遗戏曲、历史人物、AR博饼等数字场景和实景无缝融合的视听效果。“特别有意思,我在中山路上看见了陈嘉庚先生!”他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兴奋地说。



02
鼓浪屿

春节期间,大批游客走进鼓浪屿延平戏院旧址,一起喝茶、话仙、听南音,这里提供闽南茶文化、非遗体验等服务。


日前,鼓浪屿延平戏院旧址(一楼)日前被活化利用为鼓浪屿社区生活馆,向公众开放。(鼓浪屿供图)


影雕、漆线雕展在八卦楼登场,大年初四、初五,游客们在此近距离观赏“惠和影雕”“厦门蔡氏漆线雕”等国家级非遗技艺演示,亲手体验制作过程。


孩子们在惠和石文化园体验非遗影雕。(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03
老院子景区

厦门老院子景区推出“非遗贺禧闹新春”主题活动,假日期间热闹非凡:


✍非遗打铁花以超1600℃的铁水上演极致中式浪漫;


厦门老院子景区的“烈焰火舞”表演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年味浓郁的视觉盛宴。(厦门老院子景区 供图)


✍火壶表演以火为墨、以夜空为卷,绘出火刀流转的光影图腾;



✍此外还有电音三太子、非遗舞狮、融合变脸及吐火两大元素的武术表演……



非遗与现代年俗交织,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充满闽南年味的视听盛宴。


此外

金沙书院的花灯

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



太有意思了

赶紧趁着假期的小尾巴

再去逛一逛玩一玩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吴君宁 海报制作:黄霖盛 视频拍摄/剪辑:杨进福 陈诗祺

编辑:卢婷雯 审核:蔡文演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赵本山,最新消息

“收入飙升300%”!这一行业,缺人!

注意!你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