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转载请联系国馆。
你也许不知道谁是黄霑,但你一定不会没听过他写的歌词: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滩》)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我的中国心》)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沧海一声笑》)
毫不夸张地说:在林夕之前,他统治了香港歌坛的辉煌时代。因为才华出众,他与金庸以及倪匡、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十二年前,黄霑去世之后,他的老友、美食家蔡澜先生说:
“他本身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死处之泰然,所以我也不会为他的离去悲伤。”还送了四个字的挽联:“一笑西去”。
黄霑曾说:“我顽皮,所以我快乐。”
如果你认为他的一生就是在玩,那么他绝对达不到日后的境界。在他的骨髓血脉里,有着中国文化最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他天才的秘密。
而他人生中有过的三段感情,恰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境界。
(一)
黄霑的第一段婚姻,为他带来了二子一女。
青年王玉在黄霑传记中记载过这样的事:他当时的月工资有1380元,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向他推销《大英百科全书》,价值1800元。他半个小时就掏钱买下了。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
此书宣称已经经过化学处理,不必打理,不会虫蛀。买下书后,(自己)用得很少,但想到后来儿女可以用,这是“父荫”。
身在香港这样的灯红酒绿之地,黄霑的家庭观念,却俨然是传统的“诗书传家”。无论在外多么风光,始终要完成对家庭的责任。这是传统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二)
黄霑的第二段感情,是跟才女林燕妮的结合。两人爱得火热,黄霑甚至在金庸的亲自见证下向林燕妮求婚。
林燕妮是女强人,自然和黄霑一起开启自己的辉煌事业。在甜蜜的爱情滋润下,黄霑激发了天才的创意脑洞:
在广告界,他为人头马设计的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直到今天依然在用;他的广告公司“黄与林”创立11年后被跨国巨头收购,完美收官。
他最为人知的事业,是他的填词生涯。是他最早将中国诗词的意境,带入一般被视为粗俗的流行曲调之中,大开风气。比周杰伦的中国风,早了二三十年。
他填得出爱恨分明的《上海滩》:
“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也填得出缠绵悱恻的《两忘烟水里》:
“女儿意,英雄痴,吐尽恩义情深几许。塞外约,枕畔诗,风中化成唏嘘句。”
填得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道道》:
“道可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剑道,黑道白道,黄道赤道,左道右道。有道无道,人人说道,他非常道。呸呸呸呸胡说八道!”
也填得出温馨惬意的《问我》:
“问我欢呼声有几多,问我悲苦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
能写大情大性的歌词,必定是个大情大性的人。
林青霞曾经写过一桩往事:
当年她拿了金马影后,那一晚正好是黄霑当主持。晚会结束,两人去酒店吃饭,“黄霑拿着笔在桌上涂鸦,本以为他诗兴大发会有什么佳作,没想到他把那大白桌布涂得乱七八糟,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反应,结果他拿起打火机准备烧了它,大家傻眼了。”
这就是他的玩性。别人玩是玩物丧志,他却玩得豪迈,玩得风神卓越,玩得高潮迭起。
古人说人有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黄霑以立言(写歌)为自己立功,足当不朽。这就是他的人生第二层境界。
(三)
黄霑后来生意失败,与林燕妮感情破裂,闹得形容憔悴,心神慌乱。后来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三段感情——女助理陈惠敏,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在生命的低谷中开出来的感情之花,令他感慨万千:
在52岁之前,他曾经以为开心就是做个不平凡的人,家财丰厚、开豪车、坐头等机舱、拥美女。但原来快乐就是能把一切放下,只和自己最爱的太太过平淡生活。
为徐克电影《梁祝》写完主题曲以后,黄霑很少再接到词曲创作的邀请。彼时的香港流行乐坛,已经是林夕的天下。
他已经是词坛的神话,一个让人望尘莫及的前辈。
黄霑早年参与香港流行词曲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但一直无暇整理。
2003年,他写成15万字的博士论文,研究半个世纪以来的流行文化,在当时的学位评议会上,无人能驳,顺利拿下了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
黄霑晚年患上肺癌,但仍然不改开朗豁达的性格。参悟佛经,多有领悟,甚至在去世那年亲自绘画了达摩像,自题:
“达摩面如马克思,倒是个有创意的想象。”
此间话语机锋,有谁能识?
黄霑在晚年达到了人生的第三层境界:灵台清明,返璞归真,在极高修为中为人间留下一襟晚照。
有人说黄霑的一生,像柳永,也像苏轼。因为这三人,才高八斗,风流出众,名高于世,历经坎坷,最终也能看淡人生。
无论是柳永,还是苏轼,如果活在当世,应该也愿意活得像黄霑一样吧。
著名歌手罗文去世后,黄霑曾经撰写一幅长挽联以作悼念,其实这幅挽联,一样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
即使唱片没有留住多年雷霆声韵,你的好歌金曲浓情,也必于乐迷心目中,秋夜春朝,随喜随忧随时再现;
就算荧屏未及录尽当日风骚身影,那些强人奇行妙事,还会在知音思念里,樽前酒后,惹愁惹笑,惹我重温。
只要中国的传统不死,黄霑的奇文奇词奇行,必定让人不断重温。
⊙编辑:老子道德经(icocont),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