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爷鉴书
第一时间向大家推荐好书和介绍,同时坚决揭露烂书,以IT、互联网行业为主。个人品味,仅供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2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2 天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逛观山湖灯会庙市有“门”道,快来瞧~ ·  2 天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逛观山湖灯会庙市有“门”道,快来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爷鉴书

到底一年读多少本书才算及格?

二爷鉴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4-23 19:42

正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有这样的日子,或许是为了提醒大家要记得阅读。

据《2018 年全国国民阅读报告》的统计数字,咱们国家纸质书的人均阅读量是 4.67 本/年。这意味着至少每个季度要读 1.2 本书,才能追平国民纸质书阅读平均值。

这个数字稍微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总以为身边的大部分人一年到头都不会很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不过读书多就真的了不起吗?我总听有人谈到别人一年可以读几百本书,很羡慕的样子,其实我倒不这么以为。

我在大学和刚毕业的那几年,曾经因为对阅读量数字的追求,保持了一段时间高强度的阅读 (那时候下班回家也不用教孩子读英文,时间自由得很) ,最多的时候一年也有一百多本,但大部分都走马观花,看过就看过了。

再加上我本身没有像钱钟书「照相机般的记忆」,经常闹出笑话,比如重复读同一本书,甚至分别做了笔记,后来翻开对比一看,同一个道理竟然先后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两次,很尴尬。

另一方面,当追求阅读量的时候,我就会忽略阅读本身的趣味。有时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去读更容易读的书、更薄的书、更口水的书、更熟悉的领域的书,而不是读那些艰难晦涩、历经时代锤炼的经典。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说过:仓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谈阅读速度的问题,我记得其中一个观点是如果我们读得超快,只能说明我们在读一本并不值得读的书。

那是不是意味着只看一本书就可以呢?当然也不是。

我常害怕和读过一点书就狂傲自大的人打交道。这种傲气确实是很容易通过阅读生出来的,他们读一点包豪斯的理念就相信自己懂了设计,读一本康德就感到参透了哲学,读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打算准备简历换工作了。

读书本来是扩展眼界的方法,结果他们却被一本书限制住了,还不如不读呢,或许可能性还多一点。

读得多,读得周全,才有可能看到事情的全貌,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狭隘和不足,生出敬畏心和好奇心。如果在此基础之上,知道不能求全而栖,权衡思量之后再形成自己简洁而锋利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才是值得捍卫和坚持的。

所以菜鸟和高手的表现常常会很像,他们往往都会有一个好像有点莽撞的观点,但他们背后的沉淀却是截然不同的。

有太多案例了,比如就说前些日子讨论的 996,同样是反对 996 的,有的人只是觉得加班不爽,但有的人能看到更多东西,行业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个人成长的等等,这两种反对背后的质量当然是截然不同的。

阅读让我们看得更完整,想得更深入,信得更坚定,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