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生态环境科学

昆明理工大学宁平、张秋林、陈建军团队EST|NbOx团簇诱导的不对称Pt1O4-Ov双活性位点促进CO协同氧化

生态环境科学  · 公众号  ·  · 2025-02-07 08:30

正文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 温俊杰,陈建军(昆明理工大学)
通讯作者:张秋林,宁平(昆明理工大学)
合作者:谢鹏飞(浙江大学)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11141

亮点

本研究通过在 Pt/Ce O 2 单原子催化剂( Pt 0.1 wt.% )引入高分散的 Nb 2 O 5 团簇,将原对称的 Pt 1 O 4 结构变成活性更高的不对称 P t 1 O 4 结构,并在 Pt 位点周围形成丰富的氧空位( O v ),从而构建了不对称 P t 1 O 4 - O v 双活性位点。
本研究阐明了 Nb O x 诱导的 不对称 P t 1 O 4 - O v 活性位点的精确结构及其 对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促进机制,为设计高性能的单位点 Pt 氧化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在P t 1 /Ce O 2 单原子催化剂上引入高分散的Nb O x 团簇(Pt-Nb O x /Ce O 2 ),构建了不对称 P t 1 O 4 - O v (氧空位)双活性位点:Pt和Nb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了富电子的不对称P t 1 O 4 结构,促进了C-O和C-H键的活化;Nb O x 削弱了P t 1 /Ce O 2 中Pt-O-Ce键的强度,从而产生丰富的氧空位 O v 位点,促进了 O 2 的解离,最终显著提升CO、C 7 H 8 C 3 H 6 氧化净化性能。本研究阐明了Nb O x 诱导的不对称 P t 1 O 4 - O v 活性结构对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促进机制,为设计高性能的单位点Pt基氧化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图1 图文摘要

图2 不对称Pt 1 O 4 结构表征: (a)Pt/CeO 2 和(b)Pt-Nb O x /Ce O 2 的球差电镜图(黄色箭头标记的亮点指的是Pt单原子),(c)Pt-Nb O x /Ce O 2 的元素分布图,(d)Pt L 3 -边的近边X射线吸收光谱,(e)Pt的k 2 加权扩展精细结构光谱,(f)Pt/Ce O 2 和Pt-Nb O x /Ce O 2 的小波变换图,(g)Nb K -边的近边X射线吸收光谱,(h)Nb的 k 2 加权扩展精细结构光谱,(i)Nb O x /Ce O 2 和Pt-Nb O x /Ce O 2 的小波变换图。
本工作合成了Pt/Ce O 2 和Pt-Nb O x /Ce O 2 单原子催化剂。球差电镜(AC-HAADF-STEM)结果表明,(110)是Ce O 2 主要暴露的活性晶面,Pt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图2a和2b),STEM-EDX-mapping(图2c)证实Nb O x 团簇的高分散。同步辐射结果显示,高分散的Nb O x 团簇有效调节了Pt单原子的局部配位环境,形成了不对称P t 1 O 4 结构(图2d-i)。其中,Ce-O-Nb键的形成削弱了最初的Pt-O-Ce键,将对称P t 1 O 4 转变为不对称P t 1 O 4 。Pt 4f 和Nb 3d 的峰分别向低结合能和高结合能方向移动,表明Pt与Nb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的不对称P t 1 O 4 结构对CO的吸附能力较弱,与CO-TPD和CO adsorption- In situ DRIFTS结果一致。

图3 氧空位( O v )表征: (a)Raman光谱,(b)H 2 -TPR图,(c)EPR图,(d-f)点扫描EELS谱,(g)Ce 3d XPS,(h) O v 氧空位形成能,(i)Pt-Nb O x /Ce O 2 表面Pt 1 O 4 - O v 不对称双活性位点结构模型。
为研究Pt-Ce O 2 相互作用及表面氧空位浓度,进行了Raman光谱分析(图3a)。相比Pt/Ce O 2 ,Pt-Nb O x /Ce O 2 的Pt-O-Ce键(689 cm -1 )强度减弱。H 2 -TPR中Pt-O-Ce键的还原峰位置从280降低到264℃(图3b),表明Nb O x 削弱了Pt-O-Ce相互作用。EPR(图3c),EELS(图3d-f)和XPS(图3g)结果表明,Pt-O-Ce相互作用的减弱,与表面Ce 3+ 含量和 O v 氧空位浓度的增加密切相关。DFT计算(图3h)显示,Pt-Nb O x /Ce O 2 O v 氧空位形成能(2.25 eV)低于Pt/Ce O 2 O v 氧空位形成能(2.73 eV),证实了不对称Pt 1 O 4 结构的Pt位点周围更易产生丰富的氧空位。因此构建了不对称P t 1 O 4 - O v 双活性位点(图3i)。

图4 催化氧化性能评价: (a)CO氧化的转化曲线,(b)反应速率,(c)阿雷尼乌斯曲线,(d)富氧条件50 h-TOS测试,(e)耐水性50 h稳定性测试(10 vol.%水),(f)循环测试曲线。
CO氧化性能结果表明,Nb O x 在250℃以下没有活性,Ce O 2 和Nb O x /Ce O 2 在250℃时CO转化率低于30%,表明Pt是主要的活性位点。得益于不对称P t 1 O 4 - O v 双活性位点结构的促进,Pt-Nb O x /Ce O 2 在150 ℃下即可完全净化CO,比Pt/Ce O 2 的T 50 提前96 ℃(图4a)。130℃的反应速率提升~6倍(53.1 mmol·g Pt -1 ·s -1 vs 8.2 mmol· g Pt -1 ·s -1 )(图4b),表观活化能 E a 数值显著下降(74.6 kJ/mol vs 25.8 kJ/mol)(图4c)。50 h稳定性结果显示,Pt-Nb O x /Ce O 2 在145 富氧条件下保持~84%的CO转化率(图4d),在145 耐水条件下保持~90%的CO转化率(图4e),表明不对称P t 1 O 4 - O v 双活性位点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揭示催化剂稳定性差异,采用反应后的拉曼光谱计算得到I D /I F2g 比值以反映 O v 浓度变化。结果表明Pt/Ce O 2 中氧空位浓度的下降导致活性位点结构的不稳定,是其性能差的主要原因;而Pt-Nb O x /Ce O 2 中丰富的氧空位提升了不对称P t 1 O 4 - O v 结构的稳定性,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图4f)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图5 构效关系研究: (a)Pt/CeO 2 和(b)Pt-Nb O x /Ce O 2 的CO氧化反应的原位红外图谱,(c)原位拉曼光谱,(d)CO和 O 2 的反应级数(140 ℃),(e)C O 2 -TPD曲线,(f)相关性曲线。
为研究CO在CO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情况,通过原位红外(图5a-b)和原位拉曼(图5c)与动力学测试,证实了Pt-Nb O x /Ce O 2 中不对称P t 1 O 4 - O v 结构提升了CO和 O 2 的活化。从反应混合气体CO+ O 2 中切断CO后1分钟,Pt/Ce O 2 上2090 cm -1 处对应Pt单原子位点上线性吸附的CO的红外峰仍然存在,表明其强吸附的CO导致中毒和较差的活性,而Pt-Nb O x /Ce O 2 上线性吸附的CO强度从86.1%显著下降到7.0%,对应其弱吸附CO的性能和优异的CO活化能力。Pt-Nb O x /Ce O 2 比Pt/Ce O 2 上较低的CO和 O 2 反应级数(图5d),表明CO和 O 2 的活化能力显著提升,与CO脉冲化学吸附和 O 2 -TPD结果一致。C O 2 -TPD(图5e)结果表明,Pt-Nb O x /Ce O 2 (62℃)比Pt/Ce O 2 (115℃)的C O 2 脱附温度更低,其更易脱附C O 2 有助于反应的进行。结合NH 3 -TPD结果,Nb O x 增加Lewis酸位点,促进了C-O键的活化,从而提升CO氧化性能。相关性曲线说明Nb O x 削弱了Pt-O-Ce相互作用,与不对称P t 1 O 4 - O v 结构的高活性密切相关(图5f)。

图6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Pt-NbO x /Ce O 2 表面不对称P t 1 O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