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戛纳电影节,昨晚突然搞了个大新闻——
范冰冰将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
是的,
「毯星」
彻底成了过去时。
开闭幕式,影片首映,就算把戛纳几百条红毯都走个遍。
这一次,范冰冰理直气壮。
听到这个消息,派爷心情复杂。
毕竟今年恰逢
戛纳70大寿。
前两周,派爷刚和你们分享过入围影片的豪华阵容。
还展望了可能
「补位」主竞赛单元的神秘华语片。
是娄烨,陈凯歌,许鞍华,王兵,还是贾樟柯?
做梦也没想到,
半路杀出个范冰冰。
即使还有华语片补位,只怕也风头尽失。
何况
戛纳总监蒂埃里·弗雷莫
,在不久前刚表示:
中国电影市场主攻商业化口味,不太适合戛纳。
中国电影不适合戛纳,
中国明星倒适合戛纳了。
不管你信不信,派爷是真不信。
新闻一出,各路吃瓜群众反应强烈。
无非两个
锥心之问:
她凭什么?她配吗?
回想戛纳50周年,巩俐出任戛纳主竞赛评审。
她也是
史上第一位华人评委。
60周年,这一荣誉花落
张曼玉。
到了70周年,是范冰冰。
每隔十年一位华人女演员评审,
即使纯属巧合,也让人深思。
巩俐,张曼玉,都是
一代华人女星的标杆。
照这意思,范冰冰成了这一代的标杆?
大部分观众都不答应。
至于
期待大甜甜担任戛纳80周年评审
的朋友,派爷看好你们。
范冰冰究竟
「配不配」
戛纳,派爷一个人说了不算。
你们说了也不算。
戛纳官方新闻稿,
给出选择范冰冰的理由如下——
作品:《手机》《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
奖项:2016年凭借《我不是潘金莲》获得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其他成就:入选了今年《时代》杂志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名单。
粉丝提供的光辉履历,
更是闪瞎人眼——
范冰冰98部作品,23岁获影后,26岁入围柏林,27岁金马女配及欧亚电影节影后,29岁获全球第六的国际A类东京影后、30岁获得华鼎影后,32岁入围戛纳,35岁获全球第五的西班牙电影节影后,是80后获演技奖最多的女星。
作为演员,她的资历并非拿不出手。
但观众对范冰冰的印象,还是归为一句
「没作品」。
粉丝总为她打抱不平。
其实范冰冰不是没作品。
恰恰相反,
她的作品太多了。
有一类演员,以
拼命三郎
著称,接戏不断,全年无休。
另一类演员,接戏慎之又慎,精挑细选。
范冰冰刚好是第一种。
她很拼,「98部作品」,迫不及待想
摆脱「花瓶」的称号。
质量难以保证,至少先以数量取胜。
——总能撞上一两部好电影吧?
于是,在
最懂她的导演李玉
的镜头下,范冰冰是「演员」。
《苹果》的按摩小妹。
《观音山》的县城女孩。
和其他名导合作,却往往逃不过
花瓶角色+烂片的「标准结局」。
何平导演的《麦田》。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
至于
噱头更足,
观众印象更深的电影作品,惨不忍睹。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爵迹》
一边不断出演「花瓶」角色,一边希望摆脱「花瓶」印象。
想得还挺美。
好片赚来的好感,很快
被烂片抵消。
用了十分力,
收效还未必有三分。
范冰冰的花瓶形象,当然也是
她自己造的。
被剪成大头贴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
一代女王,靠「球」说话。
再次和李玉合作的电影《万物生长》,角色从底层小人物变成了万人迷。
本色出演
的范冰冰,端着架子,丢了演技。
而今年成为戛纳评委之前,她和戛纳电影节
最大的「渊源」,是红毯和华服。
一次次出席戛纳开幕式红毯,引爆国内讨论。
2010年的龙袍。
2011年的仙鹤。
2012年的彩瓷。
连续三年的中国风,用心良苦。
今年身为评委,不知道范冰冰还会不会高调亮相。
在派爷看来,范冰冰如今能当上戛纳评审——
七年前就开始做了铺垫。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戛纳对亚洲面孔普遍
脸盲。
派爷也有朋友只对西方人脸盲,彼此彼此。
被外国媒体认成范冰冰的张雨绮。
范冰冰连续三年身披中国风华服,
和「中国」无形中强化了捆绑关系。
戛纳追求艺术化,风格化,一枝独秀的高逼格。
可作为国际性电影节,处处都需要伤脑筋。
挑选入围的主竞赛影片,
要兼顾地区,种族,宗教。
选择评委,同样要兼顾地区,性别,身份。
范冰冰前几年「蹭红毯」,凭借的是
欧莱雅代言人
身份。
欧莱雅与戛纳电影节长期官方合作。
艺术电影节的
商业考量
,不可忽视。
但这只能说明
范冰冰的商业价值。
有商业价值的明星千千万,凭什么轮到范冰冰?
最关键的,她是
中国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