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哪些看似是人为,实则是动物打造的奇观? ·  1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东西是被过度设计的? ·  3 天前  
知乎日报  ·  想紧跟 AI 时代浪潮,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  3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𝒎𝒖𝒎'𝒔 𝒕𝒉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觉得工作技能离开现公司就没处用了,该怎么办?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1-14 18:09

正文

题图来源:Chris Stephens / CC BY


知友 | 小红拖拉机


工作复用性差?可能你没给自己做个认真的总结。


1. 工作的意义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份相同的工作。


都是搓澡师傅,胜利大澡堂和华清池国际洗浴中心的工作差异很大,可能性别都不一样,流程更不一样。


都是网媒记者,体育记者和科技记者截然两重天,一个是老在位置上趴着盯直播,一个是老在外跑赶展会不着家。


所以复用本身,没有完全的 Ctrl+C 和 Ctrl+V,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目标都会有所调整。


因此把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当作复用的主体,就犯了形式逻辑错误。


真正复用的,是工作中的抽象出来的两种能力,一种是对如何影响他人的认知和执行能力,一种是建立、理解和执行规范与体系的能力。


为什么是这两种能力?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会发现, 所有工作的意义,都是通过(尝试)制定 / 执行某个系统,来实现事物效用最大化,和(或)了解影响他人的方法,实现对他人认知、情绪、决策的影响。


比如:


市场: 按照消费心理学的系统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改善或提高大众对品牌的认知。


销售: 按照市场营销的规范与套路,影响客户的认知与决策,实现销售业绩最大化。


产品: 按照工程心理学等规范,通过市场调研与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需求,改善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粘性。


人力: 按照管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雇主品牌,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提高员工满意度水平与劳产比。


2. 「抽象含量」与复用性


但各岗位的抽象水平不同,比如:


搓澡师傅执行(具象的)操作的步骤规范,让客人满意;


心理咨询师执行(较抽象的)临床咨询方法,改善咨询对象的认知方式与情绪;


省委书记探索基于本省实际的(较抽象的)治理思路,以使人民更满意、经济更繁荣,环保……呃……先放放。


所以根据工作的「抽象含量」高低,工作的复用性也呈正相关关系。(工作中「抽象含量」越高,复用性越高,「抽象含量」越低,复用性越低)。



比如搓澡师傅没法在不接收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迁移到按摩和 SPA。


但省委书记对 A 省的管理,可以直接迁移到 B 直辖市,或者到 C 部委。


3. 如何识别自己可复用的能力


体育老师在篮球课上说,不要盯球,要去盯人。


踢出去的方向力度不同球的轨迹千变万化,工作也根据所处行业、公司性质、市场占有率、组织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差异,职责难以恒定。


但是只要我们只要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对工作进行剥茧抽丝和溯源式的追问,就能得到你的可复用能力。再经过抽象 - 具象的转换,就能找到复用的工作。


比如我们以某知识分享社区的产品运营举例。


对话题下问题进行梳理,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某话题的用户活跃度和新增流量。


这看上去是一个对事物的管理,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并不在这里,我们看看,如何实现用户活跃度和流量。


现有的问题吸引人回答和浏览,组织的主题活动能够吸更多的关注量。


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吸引关注话题的人?什么样的主题能够把新人吸引过来?


用户(一直或最近)最想了解的问题和平时最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知道用户最想了解什么和最关注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