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天气渐寒。
云溪僧舍,冬月客至,焚暖香一炷,满室如春。故詹克爱诗云:「暖香炷罢春生室,始信壶中别有天。」——《遵生八笺》
焚香外可使居室沾染香气,芳馨幽雅,驱除湿气,增添暖意。内可提升正气,怡情悦性、舒缓情绪、镇定心神。寒日里的一炷暖香便是极好的待客之道,焚香而坐,幽趣韵长。再沏一壶红茶,与友人喝茶聊天,香暖茶暖心亦暖。
宋 李嵩《听阮图》
此图园中高木奇石,枝叶掩映翁郁,树下士人持拂闲坐于榻上,左腿盘起,聆听拨阮演乐并赏古玩。旁有仪态娇美仕女,焚香、拈花、持扇随侍。榻前方形香几有束腰、直腿、下为如意足、托泥。此方几造型与床榻成组用以承放香炉。
中国香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祭祀所用。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大约是在汉代宫廷才出现。香炉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木、陶、瓷、紫砂以及玉等。
铜制炉适宜燃立香,做铜熏香炉古人讲究用木做盖,避免香失真味。锡制炉质软易变形,但制作工艺简便,不增杂气。铁制香炉用时有腥气,久不能散,易生锈、无雅气。瓷炉有玉韵、实用时使香不失真味增雅趣,历来为用香者喜爱。
青瓷香炉龙泉窑南宋时代高9.6口径13.7底径7.0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香炉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好的香炉欣赏即可,如果不是深谙此道,个人用线香,简单的香插足矣。
一直给大家推荐藏香,沉香,差点把这款檀香忘记了。
檀香很舒服,凝神静气,佛殿里自古都是常用檀香的。
明代诗人杨起元有一首《晓入龙华访憨山上人不遇》,讲早晨去寺庙找一位高僧,没有见到。白雪平静,钟声寂静,檀香袅袅,树林肃穆,一片空灵,不见人也没关系,更能领悟了佛法的「空」义。
闻说憨公到宝林,朝来乘兴一相寻。
田间雪积平如掌,寺里钟稀寂似心。
炉爇旃檀香细细,园开祇树字沉沉。
由来此法应无住,不见空归义更深。
这檀香香筒很别致,可以随身携带,盖子就是香筒呢。平时去哪儿都可以带着,心烦意乱的时候来一只,随时随地好心情。平心静气,怡神悦心。
配料:老山檀木粉 粘粉
规格:7克/筒;210mm/根;每根0.3g~0.4g
木制香筒
规格:235mm*15mm*15mm
材质:香筒两侧为紫檀木;香筒为天然楠竹;葫芦香插为紫檀,中心部分为铜材质。
需要注意的就是,
用打火机点香,要用内焰,变红就行了。不要一下子点着成了大火苗,这样很快就烧完了。
闻线香不要凑着鼻子去闻,用手扇一扇味道过来闻就好了。
再好像没什么,有缘人尝试去玩玩吧,凝神静气好安眠。
戳↓↓↓天然檀香来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