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08天。
昨天得到时,被听书挑战赛活动所吸引。
之前有想过买每天听本书vip,因为要学习的课太多,就没买。
这次看到又想买,发现:被挑战赛所刺激:人呀,看到比赛就想参与,就想赢。
提升说服力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制造参与感。
当我还在犹豫时,群里有人分享15天的体验券,领了1个,完成挑战类的比赛。
内心有个声音:最近不是计划每天完成1个课吗?
但是,似乎把这个声音忽视了。
只有15天咧,不如把想听的书,一次给听了。
挑战的书目听了部分后,开始选择性的听书,其中有1本是《巨人的工具》。
因为某人的推荐很早就买了这本书,一直看不进去,放在书架上已经落满了灰。
昨天听了万维纲老师解读的立马就拿出来看,因为书太厚,计划这几天接着看……
反思一下,为什么万维纲老师这波种草很有效?
因为他讲了3个故事。
亚当斯是呆伯特漫画的作者。在此之前,他是个坐办公室的白领文员,刚开始画呆伯特漫画的时候因为要上班,必须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画。他分享的最有价值的经验:
1.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系统,而不是定一个目标。
所谓“目标”,你做这件事就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成功了就有回报,失败了就算白干。
而亚当斯所谓的“系统”,亚当斯的博客写作,就是一个系统。重要的不是这篇文章的收,而是怎样让这个系统不断地发展。
亚当斯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坚持写。
第二,
要把博客当作一个研发平台
,在上面做各种写作技术的测试。
经过测试,他知道哪些话题受欢迎,哪些写法受欢迎,于是,当他被邀请去
华尔街日报开专栏时,很快专栏就被关注与热议。
系统有了,一切都自
然发生。
我的反思: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我有把写作当成测试吗?我坚持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坚持吗?我该建立怎样的系统?
2 灵感更依赖身体,而不是大脑。
坚持输出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素材从哪里来?
亚当斯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先
清空大脑,就是早餐之后把昨天的一切问题抛到脑后,把整个大脑“腾出来”接收新信息。
打开
电脑、看新闻、读文章,了解现在世界都在发生什么。
亚当斯说,
你不应该听从大脑的判断,你应该听从身体的判断,
因为大脑容易想太多,而身体则是自然反应。亚当斯总是观察他自己的身体的反应,
看到这条素材,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肾上腺素激增?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一定是个好素材。如果你的身体对什么信息作出强烈反应,那么别人大概也会关心这个东西
。
像极了罗胖说的:看得见,摁得住,提得起。
看得见,就是看得见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情绪。
摁得住,摁得住这个情绪。
提得起,能够将这个情绪传递出去。
亚当斯,就是看得见自己对新闻的反应,并且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这个反应,还能将自己的反应画出来,传递给更多人。
有阵我在写日更时,也是这样刷新闻,感受自己对每条新闻的情绪,并带着这个情绪写文章。
那阵的阅读量比现在要高很多。
但是我放弃了。
因为,我不想讨好读者,我希望在持续日更之后自己能够得到看得见的成长。
3 在自己身上多发展几个熟练的技能。
正如我们常说的:当歌唱界的第1名很难。当相声界的第1名也很难。
但是当歌唱界相声说得很好的;与相声界歌唱得很好的。机会会大很多。
跨界第1.
如果在营销领域,我做1个最懂品牌的人,很难。
但在微商界,或是社群团购领域,或是个人创业领域,我做一个最懂品牌营销的人,还是有可能的。
正如亚当斯自己。他不是世界上画画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画画技能能达到前25%的水平。
他写笑话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他写笑话的技能也能达到前25%的水平。现在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到一起,画“呆伯特漫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太少了。
而亚当斯其实
还有第三个技能,那就是他此前坐办公室坐了很多年,他特别懂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恰恰就是呆伯特漫画的主题,这就是三个厉害的技能放在一个人身上产生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