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官微。在这里,读懂海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海油

这里的年味儿,藏在近千米地层之下 | 新春走基层

中国海油  · 公众号  ·  · 2025-01-23 20: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临近春节,山西省沁水县柿庄镇圪台村附近的一口煤层气井即将完钻。


刚吃过午饭,中联公司晋太分公司钻井资深专务张坤裹上厚棉衣,拿着厚厚一沓资料,钻进车辆匆匆赶往井场。“这口井即将完钻,是关键时期,再加上越冬作业风险大,得去现场盯着点儿。”


点击下方视频

跟随记者一起去现场看看

↓↓↓


深耕煤层气钻完井10多年,张坤解决“疑难杂症”的经验相当丰富,所以整个冬天,他都在不同的井场间奔波。


去井场,不容易。


通往井场的山路崎岖狭窄,在一路颠簸中,车辆渐渐驶入大山深处。在手机信号微弱到只剩两格时,车辆终于抵达了临时修建的简易井场。



井场不大,10多个临时搭建的集装箱房,一座可移动车载钻机,32个人组成的钻井队伍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个多月。


到现场后先巡检,是张坤雷打不动的任务。


“这口井要下189根钻杆,目前只剩最后12根,预计今晚就能钻至设计井深。”问起钻井进度,钻井队长赵忠忠脱口而出。


刚从地层取出的钻杆还冒着热气,井队人员抓紧时间清点钻杆数量,估算作业进度。


井场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关注着地层之下钻头的进展。 导向房里 屏幕上跃动的数据是钻头在地层中的实时位置; 晒料台上, 每钻进10米,就会多出一堆从地层取出的黑色煤屑; 管架区内, 随着钻机起落,剩余的钻杆已经越来越少。



巡检结束,太阳已经落山了,张坤的工服也多了一层黄土和几道油污。


厨房里升腾起饭菜的热气,夜班工人们起床,打饭,交班;张坤一边扒拉饭饭菜,一边和夜班队员交流晚上钻井的技术细节。


井场的饭菜量大,多荤。张坤解释,钻井作业是重体力活,“吃好了,一线工人们才能安心工作。”



夜深了,山里的温度已经跌至零下12摄氏度,渗透入骨的冷意将一张张戴着棉工帽的面庞冻得僵硬,钻机的轰鸣声成了寂静大山里唯一的声响。


张坤又来到司钻房,这里是最快知晓钻井进度的地方。“最大的挑战就是寒冷。”井场周围的道路已经结冰,设备面临冻堵风险,为了让钻井作业安全顺畅,营房里安装了数台取暖器,水管和油管缠上了伴热带,强灯光照亮了角落盲区的黑暗, 井场成了深山里一颗跳动的心脏。


车载钻机集成度高,司钻一人承担起传统钻机多个岗位工作。司钻王海峰保持高度警觉,不敢有一点懈怠。


“干我们这行的,常说‘一年之计在于冬’。”张坤解释,煤层气井稳产期长,但产量有限,要保证来年的产量,这个冬天的积累至关重要。


从四年前起,中联公司打破传统冬休模式,开启越冬作业。这个冬天,公司争分夺秒开展100多口井越冬施工作业,争取早一天完井,早一天见产,早一天把这些气送到千家万户。


凌晨1点,最后一根钻杆送入井内,钻头顺利钻至设计井深。



“这口井成了!”张坤的心也终于放下。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车在尘土中驶离,张坤又赶往下一个井场。


相关链接

决战最后500米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文字 | 杨瑞君 李彦昭 黄栋

图片 | 李彦昭 黄栋

编辑 | 刘建坤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