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面上来说,《红海行动》确实达到了华语电影的顶尖水准,
和好莱坞某些大片也不遑多让,但有些人甚至认为这部电影可以与《黑鹰降落》相提并论,这未免有点太过,有捧杀的嫌疑,但我也很乐意认真地拿《红海行动》与《黑鹰坠落》作一对比,来看看我们的顶级动作片与好莱坞同类型制作的真正差距。
动作场面上,战争片《红海》比肌肉片《战狼》更大气而精良
我们先来看两部电影对于局势的处理。
在《黑鹰坠落》中,那些参与逮捕敌人高级官员的美军士兵们处在一个四面受敌的境地。
对外,美军对于非洲部族来说是侵略者,他们深入敌区,就是狼如虎口,我们可以看到部族民兵以及平民如潮水般向美军士兵袭来。美军在人力上显然处于弱势。
在武器上,虽然民兵们不具备空中力量,但在陆地上,他们拥有不逊于美军的装备,片中那如菜市场般的武器市场说明了非洲民兵的军事潜力。
《黑鹰坠落》巨细靡遗地展现了索马里的战乱局势
而美军所拥的空中力量,却又发挥不出作用,因为民兵和民众混在一起,根本就不能大规模打击。美军司令官害怕伤亡变大,在他们的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后,他再也不敢让黑鹰降落。
更重要的是,美军的这次行动是未知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这也让处在他们缺乏外援的境地中。
各种因素叠加, 美军完全处在非洲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力单力薄的他们随时处在全军覆没的危险中。
反观《红海行动》中,我们看不清恐怖分子的力量,影片对此根本语焉不详。
他们跟政府军的力量对比,他们对中国领事馆所在城市的控制程度,在全国范围的势力范围,我们一概不知。而没有这种境况的描写,让中国海军士兵营救行动的危险系数我们也缺乏真正感知。
更有意思的是,影片对于所在国政府及人民态度描写的暧昧。
在片中,恐怖分子是十恶不赦的,似乎当地人民全是受害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支持者。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又是怎么攻城掠地,让当地政府军都束手无策的?
这种相当简单粗暴的处理,不单是丧失真实感,导致观众无法情感投入的问题。也让中国士兵的处境变得简单,丧失了危胁感。
而对于所在国政府,也可以看出主创极力避免描写。其实按照戏剧规律以及实际情况, 完全可以将其描写成一个腐败低效的政府,这样中国士兵的处境将更加复杂,他们不止要跟恐怖分子作战,也要与看似是盟友实则百无一用的政府盟军斗争。
但《红海行动》相当聪明也相当遗憾地避过了这个话题。
因为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政宣目的的电影,它一旦触及真正的非洲问题,将使整个影片的基础土崩瓦解。
在这部电影中,中国士兵被处理成救世主般的形象,但在非洲人的眼中,中国人的形象显然更复杂,到底是新一代的殖民者,还是正义之师?
如果描写出当地民众对于中国人的复杂情感,将使这部影片试图塑造的神话彻底破产。
同样,如果描写出恐怖分子其实有一定的民众基础,而所在国政府其实并非纯洁如玉的话,也将置我国外交政策于不利的地位。
香港动作电影团队与内地大公司大资本的融合,造就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这一系“博纳爱国宇宙大电影”
我们当然能理解主创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但这种回避,让戏剧的发生地成了一个真空,他们跟抽象的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作战,拯救抽象意义上的人民,为了伸张抽象意义的正义。
在一部电影里,抽象是致命的。
而这种抽象,也就是《红海行动》与《黑鹰坠落》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在《黑鹰坠落》中,那些士兵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的带着战争的狂热来到战场,然后从飞机上坠落,还未开一枪就荒诞终结。或者怀着理想主义,试图拯救当地人民于水火,最终却发现当地人民恨不能寢其皮食其肉。或者只是把当兵当成打一份工,却最终尽忠职守殒命沙场。
而在《红海行动》中,这些人物都相当刻板,他们只是以服从为荣, 杀人对他们毫无障碍,他们是没有任何道德犹疑上的人物。
当然这种犹疑也是《红海行动》所不能允许的,因为一但犹疑,那种打鸡血般的民族自豪感就会瞬间撒气。
当《黑鹰行动》千方百计地试图表现出这个世界的复杂,这个世界的无解时,《红海行动》则费尽心力地试图将一切简单化。
《红海行动》中,中国士兵像雷锋一样不顾身命,救了那个无辜的人体炸弹,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就感。
而《黑鹰坠落》中有一场戏,美国士兵躲在一个破旧的教室里,里面是一些孩子无辜的眼神,而外面追杀他的也是两个孩子。当他出去后,打死一个成年男子后,男子的孩子扑到尸体上拿起了枪。
《红海行动》里面有的是杀人的快感,以及附带在其上的正义快感,而《黑鹰坠落》则是一种杀人的无力感,以及附着在这上面的虚无感。
但也正是这种虚无感,让《黑鹰坠落》中有了真正的残酷, 以及生发在这种残酷之上的无奈,以及一种更普世的更平民的英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