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天排队接孩子放学时,大老远看见一个特别像外婆的老人,可是随着脚步一点点往前移动,走近了看却越发失望。泪水不由自主就模糊了我的双眼,2002年至今外婆早已离开十八年了,除了梦中仅有的几次相见,我们早已是阴阳两隔,所有的过往只能是深深的回忆和想念了。
外婆是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个头不高,从我记事起永远都是梳着一头干净整齐的齐耳短发,慈眉善目,任劳任怨、善良坚韧,默默无闻的从早到晚为一大家子老小操持不停,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学校教育,但是通情达理,在九十年代经济仍然很落后的北方农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在没有上初中以前,一方面因为奶奶精神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提帮妈妈搭把手照顾孩子了,妈妈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操持家里的几亩田地,爸爸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在家的时间也很少,我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另一方面当时街上的小学离外婆家只有很短的距离,比起从我自己家爬坡越地、走街串巷方便的多,我也自然是乐的在外婆家呆着的。
说起外婆对我的影响,拿现在流行的话说: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从小外婆就教育我“走遍天下爱勤人”,我想我的勤快应该是从小在外婆家受外婆影响养成的好习惯。只是我的勤快缺少了像外婆那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许是因为从小大家对我的娇惯,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兴致来了的时候会特别认真的去做,但是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不那么仔细了。并且即使做了也会希望得到肯定,一旦少了回应还会时不时的乱发牢骚,所以我一直很敬佩外婆的隐忍和默默无闻,时至今日,我想这也正是我现在婚姻生活中缺少的品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在鸡零狗碎的柴米油盐生活中将自己修行的波澜不惊才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目标。
外婆是个特别会生活的人,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经过外婆的加工就成了我心心念念的美味。春天的时候,外婆会去田野里采摘各种野菜,回来拌面给我们吃蒸菜,淋上蒜臼里捣的汤汁,在今天想来还是直咽口水;夏天的时候,自家菜地里种的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等等都是现吃现摘,现在超市里的菜虽然不想以前那样子只能等到应季的时候才吃,却怎么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秋天的时候院子里就有红星、黄香蕉的苹果和梨、枣,我每天放学回去都会在树下转悠反复的问什么时候可以吃,还会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在树下晃晃,看能不能运气好把它晃下来一个解解馋。有次实在没有忍住,偷偷拿了个棍子敲下来一个没有成熟的,咬了一口酸涩,正准备扔掉的时候被外婆发现了,说我真是个小馋猫,要是果子熟了还能不让我吃么,然后帮我放锅上面蒸了蒸我才勉强吃了两口,剩下的外婆说结个果子不容易舍不得浪费,自己吃掉了。冬天来临之前,外婆会在院子的那块大石板跟前忙活好久,过冬用的白菜、萝卜、红薯都会仔细收拾,好点的会放到菜窖和红薯窖里,卖相差点的白菜叶子就拣出来,一片一片的洗净、控水、切好放到一个大缸里面做酱菜,等到冬天的时候烙菜馍或者玉米糊涂面,萝卜叶子是切成小块的丁丁、晾至半干和辣椒、炒好的豆子、花生放在巷口的对捶舀里捣碎后搅拌在一起,又一个过冬用的咸菜也有备无患啦。至于红薯叶子,外婆也是小心翼翼的把好的叶子做成酱菜、要是左邻右舍到了下雪天有想换口味的时候也会给他们捞上装好送去,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的像一家人,谁家支锅炸油条、煮肉了也会礼尚往来,淳朴的民风让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比物质金钱更让人值得珍惜的感情。
小时候曾答应过外婆长大后会买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孝敬她,带她去城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这些都成了奢望。想想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小县城按部就班生活的我,虽然会有遗憾,但我依然会努力过好每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在”,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吧,如果相见就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