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有个同事,平时是阿里金融的产品运营,工作之余则喜欢去海里捡垃圾——
海底 30 米的那种哦。
这是烨骅最近一次在
印度尼西亚四王岛海域解救的花海鳗。
一米多长海鳗被鱼线缠住,挣脱不得。烨骅用随身携带的潜水刀割断鱼线,海鳗一溜烟逃没了影。
海底漫步并不总是新奇有趣,
烨骅也曾遭遇生死一线的险境。
在潜水胜地诗巴丹,
烨骅在水下近 30 米处遭遇横流。
原本清澈的海水,瞬间变得浑浊。昏暗的深海中,烨骅看见不远处的同伴
整个人不受控制地摇晃,像断线的风筝被挟裹在突如其来的大横流里……
当时的同行者是烨骅好友的妹妹,刚学会潜水不久的小姑娘在横流中拼命挣扎,急剧消耗着珍贵的氧气。烨骅为她换上自己的备用气源,一边尽力用手势安抚同伴,一边竭力稳住俩人的位置。
“当时我们只能原地等待救援,说实话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烨骅回忆道,
幸好最后关头两人被潜导找到,得以获救。
如今
烨骅
已经完成了 131 次潜水,每次带走海洋垃圾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塑料袋、旧皮鞋、金属管件、玻璃瓶……这些都是烨骅的“战利品”。
对于大多数潜水爱好者来说,“捡垃圾”并不是一个常规选项。
“潜水是我的个人兴趣,捡垃圾则是因为看到了(垃圾),觉得应该去做,”
烨骅说海底和陆上没有什么分别,
“就跟在大街上看见废纸一样,我也会捡起来。”
图片由@烨骅提供
地球上 70% 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废弃物沉入海底。潜水探测器在太平洋最深的部分——马里亚纳海沟的斜坡上发现了塑料袋,这一海域探险家尚未抵达,塑料已经抢先宣示主权。
像
烨骅这样已经潜水过百余次的“老鸟”,领略过海洋的无穷魅力,也更想用实际行动去珍惜海洋的美丽。
在阿里,橙子还有很多同事都像
烨骅一样,用业余时间做“举手之劳”的志愿公益。
从2015年开始,阿里人就有了
“每人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的传统。
截止到2018年3月底
,已经有
累计34.1万人次申报“人人3小时”,累计公益时48.3万小时。
环境保护不是非得去海底才行,
捡起地上的一张纸,
转发一条公益信息,
在蚂蚁森林种一棵树……
都是一份善心,一次行动❤️
同学,你的绿色能量该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