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九月,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9-09-30 19:38

正文

九月的最后一天,祝大家秋天快乐~

整理一下这个月的写作。

整月都在筹备家庭养育方面的课程和书稿,公号文章也大多与这个主题有关。一共发了6篇长文章。其中《 大力不出奇迹 》和《 但你要知道这件事谁是谁非 》都在讲养孩子的事,也是全月阅读量最高的两篇。都是讲过很多遍的道理,但再讲一讲也很有必要。还有很多当父母的人不理解这些道理,需要看一看。也有一些读者表示,没孩子的人看了也会有感触。能够更理解自己成长的不易。

有一天在社群回答育儿问题。有家长问,女儿上小学,这学期开始住校,住了几个星期不适应,哭闹着说肚子疼。也不是真疼,接回家来就不疼了。她不理解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强的畏难情绪,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大。我问这个家长,你确定孩子是在放大困难吗,有没有可能是她真的感觉困难呢?家长回答说她知道这个孩子的情绪表达很夸张,喜欢大惊小怪。还说,做父母的太推崇民主育儿,凡事都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孩子过分自我中心。她希望严厉一点,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将来不要成为好吃懒做的人。

我看完有点难过。也在想,我这一套被看成「民主育儿」的理念,可能真的不适合推己及人。对那些处于生存重压下的家庭,反而是更大的负担。

但你要知道这件事谁是谁非 》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下写成的。我最后回应这个家长,你有权力定义孩子的感受,也有权力要求孩子适应你的严苛。因为你是父母,而且你这样一定也有苦衷。只是以后有条件的话,尽量对孩子好一点吧。

也只能这样了。

“我没病”,但是不健康 》,《 反脆弱的生活 》,《 理智是一块需要不断锻炼的肌肉 》三篇文章都在探讨一个主题:在无常面前,人的精神是如何的软弱和坚强。带着脆弱的肉身和不确定的未来,如果人们不采取一种假装无视的态度,或是遁入幻想,是否还有更积极的选择?其中两篇文章由 广告主付费,感谢 卓铭保险 长投学堂

只是需要被认真一点对待 》讲的是心理咨询师的从业态度,可能其他手艺人看了也有一点共鸣。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教学,对有志于学习和投身于这个行业的人,我想给他们一些鼓舞。

九月回答了30个问题。主题分别是提供假设:《 我有3个假设丨问答 》,育儿:《 你把它说出来了而已丨问答 》,和成年后如何与父母相处:《 赔得不多就是赚了丨问答 》。评论照例是两极分化。有人看了觉得过瘾,也有人生气。甚至对同一条回答,有人觉得刻薄,也有人觉得很感动,温暖。不同的留言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多样性。系统取向的学习者可能会找到一些专业认同感。

还有3个问题,是由我提出建议,邀请提问者实践之后给予反馈的:《 爱哭的孩子,食量总不会太差丨反馈实验001 》。截止目前是本月阅读量的黑洞(可能是因为题目太严肃)。但我有信心,这个系列如果继续做下去,会获得更大的关注。

截止到今天, 九月的推文 获得了375人次的赞赏,和两位广告主的买单。他们是这个公号最有力的支持者,感谢他们!有人不喜欢广告,发现一篇文章带了广告,就觉得自己身为读者的权益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侵害。这件事我建议你这么想:因为有他们的激励,十月我才会继续干劲十足地写文章,并且免费发给你看。离开付钱的人,我写作的动力也会下降,可能你就看不到这么有道理的文章了...

另外在写一本书,九月进展了两万字不到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