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泛生子基因
genetronhealth.com 泛生子是由美英中等国顶尖教授、博士、专业商业人士等海归与本土高端人才创办的,旨在为中国广大健康人群、癌症患者、癌症高危人群提供最优质的分子诊断分析,以及领先世界的精确个体化诊疗方案的高端服务型技术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每天久坐超8h,影像科医生的护腰救星来了! ·  11 小时前  
掌中淄博  ·  整个胃被摘除,清理出10斤咸菜!紧急提醒 ·  2 天前  
掌中淄博  ·  整个胃被摘除,清理出10斤咸菜!紧急提醒 ·  2 天前  
丁香园  ·  DeepSeek ...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有趣的”缺陷项丨无菌室说话声音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泛生子基因

【GeneThinkTank】路漫漫其修远兮:脑胶质瘤靶向药物进展

泛生子基因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13 19:03

正文

GeneThinkTank 是涵盖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癌症精准医疗科普专栏,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查阅往期文章。

上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化疗药物替莫唑胺与MGMT分子检测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基因检测对化疗药物效果的指导作用。


本期我们继续将分子检测与精准医疗进行到底,与大家分享化疗外的另一大治疗手段—— 靶向药物治疗在胶质瘤中的进展。


1

VEGFR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

众所周知,贝伐珠单抗是目前脑胶质瘤FDA获批的靶向药物,它对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作用曾令医学界备受鼓舞,但随后其被证实在总生存期延长方面表现平平,未能延长总生存期。目前,贝伐珠联合化疗药物、病毒载体、放疗及与免疫药物对比的临床Ⅲ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拭目以待。


贝伐珠单抗相关Ⅲ期临床试验


1

MAPK重要信号通路——BRAF抑制剂

在基因突变较少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MAPK信号通路是其主要的突变来源, BRAF 基因是MAPK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7年,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 BRAF V600E突变的低级别儿童胶质瘤患者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10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27% ,而 BRAF 野生型PFS为60.2%。6名 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疾病进展后使用了BRAF抑制剂,SickKids组织和另一个国际组织使用化疗进行对照。经过6个月的治疗,化疗组有23%的患者对化疗响应(肿瘤组织缩小25%),有24%的患者疾病进展并使用了二线三线的化疗方案;而 使用BRAF抑制剂的6名患者对治疗响应显著,肿瘤缩小49%到80% (如下图红框所示),这6名患者后续平均服药18.5个月,这期间疾病稳定。


不同治疗方式下肿瘤响应程度比较


同时, BRAF 继发耐药机制也取得一定进展。人胶质瘤模型研究发现,在维莫非尼治疗 BRAF V600E突变的胶质瘤中,Axl和EGFR信号通路是导致靶药耐药的重要因素。EGFR和Axl抑制剂加强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的生长。因而, BRAF抑制剂联合特定的药物组合(如EGFR 和Axl 抑制剂)可能会令 BRAF V600E突变的胶质瘤患者最大获益


1

MAPK重要信号通路——MET抑制剂

儿童胶母中较常见的致癌基因融合约占10%, MET 基因融合为其中的典型,下图左为 MET 基因融合的类型。 MET 融合激活MAPK信号通路,破坏细胞周期调控,诱导肿瘤进展。MET抑制剂的模型研究发现其能抑制 MET 突变的肿瘤生长。


MET 融合形式及MET抑制剂治疗效果


一名8岁的男孩,具有复发的小脑胶质母细胞瘤,伴随 PTPRZ1-MET 基因融合,使用MET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后,11周内肿瘤显著减小(如右图上方长箭头所示),此位置症状缓解,但其他的位置发生新的耐药病灶(如右图下方三角箭头所示),由此可见 综合治疗可能是达到持久临床获益的必经之路。


1

PI3K/ATK/mTOR信号通路—mTOR抑制剂

一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成人复发低级别胶质瘤使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后疾病较稳定,半年PFS为84%,一年PFS为47%。依维莫司的抗肿瘤作用还表现在肿瘤血管结构改变。以上结果支持依维莫司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做进一步探索。

临床前试验也有一批好结果,主要集中在多靶点联合用药和双靶点抑制剂上。

1

多靶点联合用药

CDK4/6 抑制剂帕布利昔布抑制mTOR下游信号通路活性,使mTOR信号通路激活。依维莫司抑制mTOR通路,激活Ras的介导子Erk,帕布利西布可结合抑制Erk。依维莫司与帕布利昔布组合治疗显著干扰了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代谢,导致大量细胞凋亡,且依维莫司显著提高了帕布利昔布在脑中的浓度。CDK4/6与mTOR抑制剂对GBM有治疗潜力,建议开展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


1

双靶点抑制剂

DS7423为PI3K/mTOR双靶点抑制剂, 在小鼠中能穿越血脑屏障。DS7432对PI3K通路激活且PTEN失活的胶母细胞系有抑制作用。NVP-BEZ235是 PI3K/mTOR 双靶点抑制剂, 能增强放疗对成人和儿童胶母细胞系中的杀伤作用并导致早期的肿瘤代谢改变,此变化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呈现。


随着一代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二代mTOR抑制依维莫司等的涌现,耐药问题也随之而来,而三代mTOR抑制剂Rapalink-1的研究为耐药问题带来曙光。


mTOR抑制剂发展进程


去年《Nature》上发表了Rapalink-1能克服一代和二代mTOR抑制剂产生的耐药性的研究结果,今年其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研究表明,其能穿越血脑屏障对体内试验的三个模型起抑制作用,且比雷帕霉素和MLN0128的有效性强。期待三代 mTOR抑制剂尽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带来等多好消息。


1

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EGFR抑制剂

EGFR类抑制剂,目前在Ⅱ期试验的药物有艾乐替尼、ABT-414、Sym004、PF-299804、阿法替尼、西妥昔单抗、Tesevatinib等(下图为部分试验)。


EGFR靶向药物相关临床Ⅱ期试验


一项Ⅲ期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新诊断的EGFRvIII表达的胶母患者使用Rindopepimut 生存期未延长。Rindopepimut对胶母患者的免疫疗效可能需要通过联合用药来实现。

除以上成熟的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研究外,更多的有价值的靶点被科学家们带入了大众视野,如 BCL6 基因, BCL6 是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标志物( BCL6 过表达预后较差)及肿瘤发展的促进因子, BCL6 基因沉默抑制GBM细胞生长引发细胞衰老,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治疗靶点。又如 EZH2 基因, 研究发现EZH2抑制剂是潜在的 H3K27M 突变的儿童胶质瘤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