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王阳明。有一次,他因触犯太监刘瑾,遭受去衣“廷杖”四十。“王阳明也成为自明开朝,第一个受此重叱者。遭受此种“失身枉道之耻”,又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王阳明可谓凄苦至极。
孰料王阳明在龙场一夜之间,突然顿悟了格物致知的道理。“格物求理,卒无所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中国文化从此有了阳明学派,有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古仁人的“得君行道”,一跃而变为“觉民行道”。
历史不容假设,谁能想到恰恰是这顿“去衣廷杖”和贬谪,反而成全了王阳明,也顺带成全了中国文化。
由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我突然想到了当年明月在26岁那年的突然悟道。两者所悟道的道并不相同,但悟道的灵台透亮,被思想光芒突然照耀的战栗却如此相似。
当年明月说:其实,我之前一直不信道,总觉得这个世界是没有规律的,一切都随心所欲。直到26岁那年,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其实是有规则的,天道是有规律的。规律其实就隐藏在我的意识里。这种突然的意识,会通过我的身体表达出来,然后写成文字给别人看。
我有个朋友曾经说过,看你写的书,完全不像你本人。其实,我在26岁那年悟出道,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体悟。读书和思考,本质上是一个排毒的过程。
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才越来越发现,曾经的偏见是多么无聊,思维的锁链是多么坚固。
人最可怕的不是现实的监狱,而是思维的牢笼。几十年的潜移默化中,无形的影响等到哪一天突然觉醒,开始往外爬出来的时候,惊觉读多少书都不够用。
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在一个白痴的世界,仅仅是把扭曲的认知扶正,做到能正常思考,都是极不容易的。你会惊吸于这思维的牢笼是如此地深邃,惊恐地告诫自己,爬出来一定要学会闭嘴,悄悄地离开,不要惊了那些还在梦里的人。
当年明月不是在龙场悟道,他是在打扫院子的过程中悟道的。
他说:我院子里和邻居的交界处,有一棵树。最初,这棵树是被鸟粪带到院子缝隙长出来的。我刚搬来的时候,它只有手指粗细。当时物业问我是否要拔掉,一念之间,我拒绝了,想着一个生命哪怕是意外,也有看看这个世界的权利。
只几年,它长到了三层楼高,真正成为了一棵大树。而成长的代价则是由我来背负——每天打扫满院的落叶。但,它成长的极限是邻居的阳光房。如果它无限制生长,终有一天会因为挡住邻居的阳光而被要求锯掉。
它会不会也在扩张期对其它树输出“你只管努力生长,野树苗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心路历程,又会不会在某一天终被锯掉感叹一句“时运不济,奈何奈何”。
其实,它永远不会知道,它随着鸟粪,长到了一个小院子里,恰巧这个院子的女主人有几分善心。它生,是因为女主人的一念之仁。它死,是因为院子本身的结构,这一切的一切,最初就已经注定。
在这个体系中,我院子本来的结构就是那个“道”。树木能在缝隙中茁壮成长,就是个人的才华与奋斗,而那颗鸟粪和我的一丝善念,则是“运”。运起,加上个人才能,可以改变自身处境,立一番事业。
树木的本能就是不断生长扩张,但若有天它可以明白,无节制的扩张会招来灭顶之灾?主动停止生长并将那些不重要的枝干枯萎掉,那它就是窥得“天道”,长出了“智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英雄好汉最终都悲情落幕,因为所有的智慧,都是反本能的。
当年明月说,他领悟天道之后,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他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具体来说,当年明月所说的天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人生的真相:人生是偶然的,但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就如这棵缝隙里的小树,它被鸟粪偶然带到这个院子里,偶然被风吹到这个缝隙之中,但它毕竟也是一个生命,也有看看这个世界的权利。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我们也是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来的,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家庭,完全都是看天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生如此偶然和荒诞,但我们仍然要追求自我价值。
其二,人生的意义: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问,毕老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毕淑敏犹豫了一会说,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但为了度过漫长的季节,我们必须要给人生赋予一个意义。下面掌声雷动。
对于缝隙里的这棵树来说,它的使命就是,我是树,我必须要不断地生长,冲破罅隙的阻碍,一天天使得自己更高大,这就是一棵树的价值。
同样道理,生而为人,我们也必须不断成长,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三,人生的态度: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天道就是反本能的,人的本能就是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如果你不断追求欲望,陷在物质利益的洪流中,不知道节制,很可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如同院子里的那棵树,它不知道自己拼命生长最终还带来灭亡。因为向上生长会挡住隔壁邻居的阳光,结果被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