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为什么说耙耙柑是“最善良”的水果?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年过三十,我还在克服“努力羞耻”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小众高级感!这份神仙年礼,让你的新年与众不同 ·  6 天前  
新周刊  ·  东北洗浴中心,为什么独爱“宫廷风”?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一个女人越过越拧巴,往往有这3个特质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10 18:24

正文


文/不执


    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戴着快乐的面具,内心却疲惫不堪。


——佐伊·钱斯,《读者》2025年第2期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人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智力和体力上的透支,尚可以通过足够的休息来补充;

与他人的竞争,也可以通过努力或者回避等方式来减少损失或伤害;

唯有自我的内在战争,会不断消耗我们,让我们越来越难以自洽。

如果一个女人越过越拧巴,那她往往在这三个方面难以自洽。

来源:视觉中国
羞于提需求,却要求爱人懂自己
在综艺《幸福实验室》中,一对相识12年、恋爱5年的情侣被邀请玩一个沙盘游戏。

游戏刚开始,女生就开始考验男生懂不懂她——

先是要求男生先放置物品,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他们俩一起生活,男生最在意的是什么。

男生选了她喜欢的房子,她又觉得男生没把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男生放了一个老奶奶,女生明知道自己应该接着放老爷爷,却故意不这么做……
甚至在游戏结束后的交流心得环节,女生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一直问男生觉得她为什么那么选。

虽然男生大部分都能猜到,女生对男生的表现也表示满意,但男生还是表示这种一直让他猜的相处模式让他非常疲惫。

而且很遗憾的是,两人参加完节目没多久就分手了。

很多女生总觉得,主动要来的东西没意思,觉得“不用我说也能懂我的人”才算得上是真爱。

可是,世上根本没有天生的灵魂伴侣。

所谓心有灵犀,不过是两个人不断磨合的结果。

曾刷到一位网友分享如何把直男老公训练成温柔体贴的老公的帖子。

她说:“不要指望他和你心有灵犀,要把他拉到你的环境里来。”

她说她怀孕时常常吐得昏天黑地,可她老公一开始表现得无动于衷。

她没有因此抱怨老公不关心她,而是直接告诉对方在她吐的时候,她需要他为她准备好纸巾擦脸、温水漱口。

在她这样明确要求过一次后,她老公不仅能及时把东西准备好,还因为看见她吐得辛苦,特别心疼她。

敢于提需求并不羞耻,羞耻的是有需求却不敢提,白白让自己遭受不必要的委屈。

活得通透的女人明白,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不是看他能不能猜到你的心思,而在于他为你做事时,是不是出于真心。

      讨厌被评价,却对他人的话耿耿于怀
有句话说:“只要你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那么别人就能奴役你。”

一个人如果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再幸福的生活也会越过越拧巴。

朋友安安就是个因为过于在意他人评价而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差的人。

安安怀孕时,因为要卧床养胎,所以整个孕期胖了四十多斤。

生完孩子后又因为要母乳喂养,她就没有刻意去减肥。

等到春节亲戚聚餐,一个亲戚在酒桌上自以为幽默地跟她老公说:“杨哥把嫂子养得真不错啊,这体型,都比得上减肥前的贾玲了。”

虽然她老公当时就制止了那个亲戚,并且要罚酒,但安安还是对这话耿耿于怀。

她一边发誓努力减肥,一边担心老公嫌弃自己,整个人变得神经兮兮的。

平日里,只要她老公的态度稍微不好,她就觉得对方是在嫌弃她,然后各种闹。

一开始她老公还耐心地跟她解释,可次数多了后,她老公直接用沉默代替解释,夫妻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放着原本舒心的日子不过,竟因为他人的恶意评价而丢失了自己、怀疑家人,真是可惜可叹。

其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射。

所以他人对你的评价可以反映出他自己的思想、经历、学识,但唯独代表不了你。

被称为“复旦女神”的陈果教授也曾说:“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其实真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想法,不必那么看重别人的意见。”

与其花大量时间听别人说什么,不如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你和你的生活,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评价,那就是你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想表达爱意,却常常忽视他人的感受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的金玉香,是一位非常顾家且能干的女性。

她在兼顾工作的情况下,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家务。

小到丈夫和女儿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女儿报考什么学校、专业,都是她一个人搞定。

然而,对于她的这些付出,丈夫和女儿并没有感恩戴德。

相反,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

这是因为,金玉香的爱,更多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她并未考虑过丈夫和女儿的感受。

她像管孩子一样管丈夫,但丈夫需要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

她替女儿决定所有事情,但女儿有她自己的想法和梦想。
当传递爱的过程中,忽略了被爱一方的感受,爱就不再是爱了。

关于这种自我感动式付出的危害,国际亲子教育专家张宝蕊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次,她去朋友家吃饭,朋友五岁的儿子自顾自地在吃鸡翅。

她问小男孩怎么不给妈妈留一个,对方理直气壮地说他妈妈不爱吃鸡翅。

她问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爱吃,朋友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才说她其实也喜欢吃,只是看孩子喜欢,就让给孩子吃了。

讲这些时,朋友表露的是委屈,觉得自己那么爱儿子,为什么儿子反而变得这么自私?

而小男孩听后,更是自责又委屈,自责自己不关心妈妈,但又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撒谎。

可见,自我感动式付出的背后,往往潜藏着一种索取的潜意识,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付出、牺牲,这最终会导致关系双方都特别委屈、难受,关系也会越来越拧巴。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让付出方和接受方都感受到愉悦。如果双方感受到的是难受和委屈,这样的爱,不如不给。

来源:视觉中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当你给自己以强大的暗示,事情就很容易朝着那个你料想的结果发展。

你向自己发出怎样的暗示,生活就呈现给你什么。

一生很短,别把宝贵的时间用来自我折磨。

点点“在看”,往后余生,有需求就直接说,难听的话就别听,让自己委屈的爱就别给。

你自己不为难自己了,别人也就不敢为难你了。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他一开口,唱哭万人!但他背后的故事,我不敢看……

10天内6架飞机发生事故,我想起了6年前的川航奇迹……

刘震云:一个妈妈最大的悲哀,就是轻易向别人透露子女的这3件隐私
“10万买8套房,最便宜的2000元一套”:想退休的年轻人挤满“新鹤岗”
她确认去世,年仅29岁……2025年第七天,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作者:不执,心理倾听师,多平台作者,在倾听中成就他人,在写作中成就自己。责任编辑:毛新雯;策划编辑: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