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又火了。
这一回,是为了艺术。
在线上,
“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
的话题屡上热搜。在线下,“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在成为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标配。
昨天中午刚结束报名的浙江省文化馆“全民艺术学堂”春季班有
超过6万人次报名
。人气最高的短视频剪辑课,摇号录取比例甚至达164:1。还有年轻人愿意往返50公里,去上中国美术学院的夜校课程。
夜校为何能击中这届年轻人?
夜校并不是新事物。
刚在工业革命时期诞生时,它意在解决工学矛盾,是职工提高自身技能的晚间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五六十年代的识字算术、生产技术,到七八十年代的理发裁剪、专业教育,再到世纪之交的微机电脑、多门外语……
夜校曾在历届年轻人的业余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但如今再次火爆的夜校,和以往已然大不同。
例如,由浙江省文化馆“全民艺术学堂”推出的公益课程,因为大多课程主要集中在晚上,成为目前杭州最为火爆的夜校之一。
在社交媒体上,从前几天交流“全民艺术学堂”摇号攻略,到这两天晒出自己摇中课程的截图寻找同班同学,还没开课已经把氛围拉满。不少来自各行各业、原本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虽然还没见面,但因为摇中同一堂课而聊得火热。
“每次上课,大家都巴不得我拖堂。下课后,还有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会围住我,问各种问题。”美妆课程授课老师黄滢寥寥数语也道出年轻人们对“夜校”的热情。
有风君仔细看了75门公益课程,短视频剪辑、美妆、咖啡、无人机航拍摄影、吉他、葫芦丝等,都和当下年轻人的爱好无缝契合。越剧、古琴、唢呐、冷瓷花艺、绒花制作、盘扣技艺等传统文化培训,同样不乏爱好者。这些课程不再与传统工作绑定,主打的是“你想学什么,我就开什么课”。也被一些年轻人戏称,“上夜校,可以去去班味”。免费又切合年轻人需求,难怪部分火爆的课程能吸引来三四千人报名。
在杭州的各种夜校遍地开花的当下,
不同夜校课程对于年轻人的不同需求都能有所呼应。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夜校课程艺术性更强。书法、服装、陶艺、手作、国画、绘画、摄影……刚刚结束的新一期夜校报名中,17门课程有300多人报名。比较受欢迎的课程有植鞣革皮具手作课、ipad插画课、山水画品鉴与临摹等。一些教培机构也开始转型。中公教育旗下品牌近期推出夜校课堂,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人培养技能、促进多样就业。
采访中,有风君碰到了植鞣革皮具手作课学员、28岁的设计师徐曦。“我们的课很少有人请假,而且下课了大家都不愿意走,要把一件东西做完了才会离开。” 徐曦说,课堂上安静纯粹的氛围,让她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除了交流怎么样制作皮具,大家还经常会聊年轻人的话题。
夜校的新玩法,不止于此。
如今的夜校,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下沉到年轻人间。
在小红书上,浙江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周平就开了一个“文化馆小前台”的号。不同于官方号,这个账号会用年轻人更受用的形式发布一些文化馆的文化培训信息。
例如,省文化馆把各个课程的学员请假名额拿出来作为体验课。“文化馆小前台”就会提前发布笔记通知第二天有哪些课程的体验课掉落。一些授课的小片段,也是“文化馆小前台”账号里比较受年轻人喜爱的内容。
随着文化馆的夜校课程越来越出圈,已经攒了8000多名粉丝。光是近一个月,就涨粉2000多人。
除此之外,省文化馆的夜校相关课程还有8个微信群、10个小红书群。每个群的粉丝少则一两百人,多则四五百人。每天晚上直到9、10点,都还有年轻人在群里交流兴趣爱好、课程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