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报
服务大都市最活跃的人群,江湖人送外号“青春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DeepSeek R1 最新全面综述:R1 ... ·  15 小时前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  Meta被曝AI训练「黑幕」!下载81.7T ... ·  3 天前  
遂宁新闻网  ·  最新!买这些车辆能减免一笔钱 ·  2 天前  
遂宁新闻网  ·  最新!买这些车辆能减免一笔钱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人工智能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  6 天前  
数据派THU  ·  294篇文献!浸大TMLR课题组最新综述:深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报

要捐622张日军侵华照片的法国小伙,来上海了!他用中文留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青年报  · 公众号  ·  · 2025-02-20 17:32

正文

戴着白手套

小心翼翼地将照片

一张又一张插进相册

合上手提箱的盖子

这恐怕是95后法国小伙马库斯

和他的好友松松、士杰

最后一次见到这622张照片


今天(2月20日)上午

马库斯一行赶赴淞沪抗战纪念馆

完成了照片移交

接下来,这些照片将进入鉴定流程

今天是三人

“重走劳伦斯之路”的第五天

也是这个捐侵华照片团队

抵沪的第二天


“重走劳伦斯之路”是一种信仰


“马库斯72小时就睡了几个小时。”如果不是好友松松提醒,大家可能意识不到,滔滔不绝略显亢奋的马库斯已经严重缺觉。


在昨晚的答记者问发布会上,马库斯打开神秘的手提箱,首次近距离展示了所有的照片。“这些照片是外公在不同时间点拍摄的,分别是战前、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391)-20250220155737.jpg


622张照片中,大量的拍摄场景都发生在上海,这也是三人将上海作为重游重点城市的主要原因。



在参观了这些外公照片上拍摄的地点后,马库斯坦言,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2月19日我们来到了现在的南京路步行街,深有感触。如果说看到过去的照片会心生恐怖的话,当看到重建后的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不免心潮澎湃。”


对此,松松深有同感,“很震撼,仿若历史重现眼前。能有机会和马库斯还有士杰一起重走马库斯外公劳伦斯镜头下的地标,我觉得非常荣幸。”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394)-20250220155746.jpg


士杰则想要给上海点赞,他认为,在淞沪会战发生前,上海这座城市已经很繁华、很漂亮、很发达。但1937年后大家看到的照片就完全不一样,到处是战争留下的废墟,一片疮痍。“这次来到上海,深深觉得中国人真的很厉害。在经历抗日战争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了更好更发达的上海。”



松松强调说,此次将照片移交给相关部门,属于照片鉴定移交,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捐赠移交,一切要等鉴定结果出来后再下定论。具体细节和交接仪式不便对媒体披露。“其实,早在去年10月份时,我就只身来到上海,提交了电子版的鉴定。由于照片原件都在法国,我拿着复刻版按图索骥打卡了上海的南京路。边走边逛时,突然觉得一个人有点孤单,回头我就邀请马库斯和士杰也重走这些路线。如今梦想成真,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400)-20250220155803.jpg


三人不约而同将此次“重走劳伦斯之路”上海站之行的启动归结于缘分。松松补充介绍说,来上海前预订酒店时没有刻意选区域,只是凭着感觉随机订了一家,没想到入住后才发现酒店位置居然毗邻劳伦斯拍摄过的四行仓库。“透过酒店窗户正好能看到四行仓库。”


图片


能重游外公昔日生活过的城市,马库斯也激动万分,“我妈妈昨天在电话中感谢我的朋友们,能协助我一起完成这个行程。对我来说,此行意味着一种信仰。我们应该要完成。”


中国网友暖心评论疗愈了他们


松松表示,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果能在今年促成捐赠事宜意义非凡。


谈及为何会萌发捐赠的念头,松松透露说,2023年,他第一次和士杰提起捐赠的想法时是两人在成都河边坐着聊天时。“当时我说能不能尝试联系一下马库斯家族,将这些照片捐到中国。之后我们三人的交流一直非常顺畅。虽然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我们既相互鼓励,又就一些问题存在分歧。但最后总能在分歧中找到同一种答案。 很多人说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但真正的友谊不会受所谓文化差异、种族、肤色所影响。我们坚信要还原历史,让全世界看到这些历史。


早在决定捐出照片之日起,这位法国小伙就得到了中国很多网友的关注,更有很多积极向上的评论。 对于网友们这些暖心的评价,马库斯认为,被关注、持续得到支持的感觉非常积极正面,爱和友谊在传播。 “很多人在说我们是英雄,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真的。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在士杰看来,马库斯的外公才是冒着风险拍下照片的英雄。 他们三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image.png


松松表示,网友扑面而来的这种善意特别有意义,当他们将这些评论分享给马库斯家族时,家族成员觉得不可思议。“可能在法国鲜有人会理解捐照片的举动,他们看到这些正面的评论后非常激动,让他们觉得拿出封尘已久的老照片这件事是对的。”


松松透露,这些家族成员也包括马库斯的姨妈,年龄比马库斯66岁的妈妈年纪要大一点。“她第一次听到我们捐照片的想法时既惊讶又有点担心。当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并在网上广而告之后,突然出现了很多支持的声音。姨妈的观念转变了,觉得家族不能被提起的这段痛苦经历、禁忌话题,居然能成为另一个国度的历史见证的时候,我们做的事很有意义。所以家族成员后来又整理出了第二批照片,决定捐赠给我们,让我们喜出望外。”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395)-20250220155748.jpg


随照片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把疑似沾有血迹的中式带柄佩刀。松松透露说,他们曾询问血迹的由来,家族成员披露说血迹是日本人的,就故意没有清洗血迹,是中国朋友送给马库斯外公的礼物,感谢其对中国朋友的帮助。


对于网友们善意的评论,士杰透露说,三人在整理这些照片时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分别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在视频中将中国网友评论转述给马库斯妈妈,对方代表家族成员感谢所有在中国支持我们的朋友们。网友的评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现场,当关上手提箱的那一刻,马库斯百感交集,因为“移交照片之后,今后可能我和士杰、松松三人就再也见不到这些照片了。”


当被问及捐照片的初衷时,三人的回答各异,士杰说是缘分,马库斯说是责任,松松说因为自己是中国人。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403)-20250220155810.jpg


将通过新技术让年轻一代知晓历史


今天的很多年轻人都对这段日军侵华历史一无所知。马库斯表示,为了让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下一步和两位好友将采取一系列行动。


“在法国,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历史。”身为语言老师,马库斯深知教科书式的说教难以见效,因此他和团队成员打算通过更多新技术,激发年轻人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


现场,士杰向媒体展示了经过AI修复的老照片。“青年一代有学习的意愿,但不会仅仅通过书籍。所以,我们决定使用AI让这些照片以某种方式重生。也许未来照片里的劳伦斯可以开口说话、移动,向全世界讲述他的故事。”


法国小伙捐照片之第二波,摄影范彦萍(3154404)-20250220163434.jpg


松松则介绍了三人在巴黎创办的协会,并打开了协会网站。“协会主要面向西方人士,展示中国现在的面貌,并借助这个平台讲述历史。因为在欧美的教育体系当中,从来没有提及过日军侵华的历史,都是描述中日战争,不像我们一直讲的是抗日战争。我们还将把拍的一些照片编印成书籍、举办展览、开课等。”


现场,马库斯突然用日语说了一句,“我想去日本”。正当众人表示不解时,一旁的士杰解释说,这句话是马库斯想要说给日本人听的,想要发出和平的信息。 “之所以团队成员打算去日本,是希望客观地看待这些照片。我们想要接触一下日本人,共同探讨一下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意见,讨论为何当年会发生那么悲伤、那么黑暗的事。”


松松则希望,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民间的渠道,比如到学校开展演讲之类的方式推动历史传播。“中国和日本,是这场战争的当事人,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侵害者。 侵害者的后代也理应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深入反思,避免悲剧重演。作为中国人,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做这些事。


颇有语言天赋的马库斯一直在学中文


在发布会过程中,身为法国人的士杰全程用中文回答问题,马库斯的嘴里也会偶尔迸出几个中文词汇。


事实上,此次中国行,马库斯一直在学习中文的读法和写法。在四行仓库时,他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字迹在士杰和松松的帮助下写下一句观后感。


图片

图片

马库斯在留言本写下中文留言


作为一名语言老师,马库斯的语言天赋极高,尽管经常犯语法错误,但他也能很快纠正。他透露说,自己正在做一些简单的中文口语练习,不断提高中文水平。“现在的我也可以听不同地方的口音,这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学中文对我来说只需要一个语言环境。”


2月19日,三人也和马库斯的妈妈视频。在视频中,马库斯妈妈对儿子开玩笑说,“我觉得你应该留在中国。” 有趣的是,在很多人眼里马库斯三人成了“网红”,走在大街上会被很多人认出来。


马库斯代表团队成员否认了“网红”的说辞,“我们无意成为明星。我们一直在冒很多风险做这项捐赠的工作。也一直在利用各种的资源推进这件事。这是一种信仰。”


青年报记者对话马库斯三人


Q
之前你们在采访时提到过要寻找马库斯外公在上海的朋友们的后代,目前有没有头绪和线索,有无接洽相关部门?

松松: 所谓线索,主要是通过这些照片上马库斯家族成员和中国朋友们的合影,来寻求和昔日中国朋友子孙后代建立联系的可能。但这个比我们想象中更困难。我们和一些博物馆联系后,给到的答复是:文物鉴定相对容易,要找人,尤其是已经去世的人难度极高。


马库斯: 一开始,根据推理,我们觉得通过法国的家族成员帮忙找人可能更方便。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家族成员不想谈论往事,抗日战争在我们家族里是禁忌话题。这件事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灵创伤。所以我们决定将寻找后代的方向转向中国,但鉴于我外公外婆的中国朋友早就不在人世了,他们有的被日军杀害,有的后来自然离世,找人之路困难重重。


Q

既然马库斯是老师,那你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会不会将中国行的这段经历,包括搜集捐赠照片过程,作为鲜活的课程内容分享给你的学生呢?


松松: 事实上,我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将这段历史讲述给我所有的学生。作为语言老师,我可以在不同的大学授课,也便于分享给更多学生。学生中的很多人一直在支持我。


Q

你们在媒体采访时曾说到,一些家族成员不愿提及这段伤痛经历,为了避免触景伤情,导致部分老照片被损毁。可见,这件事在马库斯家族里是禁忌话题。当时松松和士杰是怎么样说服马库斯捐出照片的?


松松: 坦白地说,是张纯如帮我们说服他的。我们将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给马库斯看了。读后他觉得和他的家族有相似的经历,甚至他觉得书中有些描述,比如上海没有进行大屠杀是不对的。他想通过他的这个视角来证实上海发生过大屠杀。还想把这段历史告诉全世界。然后再由马库斯不断说服家人,告诉家族成员这不是一段不可让人知晓的伤疤,他们是受害者,不该默默承受这些东西,而是要尝试走出阴霾,一起告诉世界真相。


马库斯: 起初有点害怕,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禁忌。我征询了妈妈的意见,没想到妈妈鼓励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做。我觉得是命运驱使我在做这件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