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Vincent Chen
过去人们并不确定南极洲是否真实存在,只是猜测在地球南端有一片陆地与北极遥相呼应。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成为18世纪最接近南极大陆的人。进入19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探险家奔赴南极,目前普遍认为法国的杜蒙·杜维尔在1840年1月18日发现南极大陆。
现今,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是从阿根延最南部的城市乌苏怀亚乘坐南极邮轮,用两天时间穿越大风大浪的“魔鬼海峡”——德雷克海峡,到达南极半岛。还有一种比较节省时间和相对轻松的方式,就是
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机场飞越德雷克海峡,直接到达在南极半岛外围的乔治王岛上的智利弗雷站机场,
这也是我此行选择的方式。
唯一飞往南极的客机
座标:62°12’ S, 58°57’ W
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
是南设得兰群岛上最大的岛屿。由于纬度偏北,温度适宜,成为包括长城站在内众多国家科考站的主要聚集地,是南极半岛地区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热门旅游目的地。
日出时的南极半岛
(左滑查看完整图片)
南极的云层一般比较厚,不容易显现壮美的日出日落之光。但第一天早上运气不错,有那么几分钟时间,晨光努力地穿透薄云洒在了远处的冰川上,经过冰雪的反射,整个冰川表面有如镶了一层金箔,璀璨无比!
其后,乌云盖顶,风雪袭来,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我们登上了此行的南极邮轮,我们的南极探险之旅也正式开始了。
顶着风雪登上探险船
座标: 63 ̊ 54’ S, 60 ̊ 47’W
米克森港(Mikkelson Harbour)
是我们南极之旅第一个登陆的小岛,它由瑞典的南极探险队的Nordenskjöld于1901年4月发现,这个港口曾经用来停泊捕鲸船,后来以挪威捕鲸船长Klarius Mikkelsen的名字命名,
目前该岛是
金图企鹅(又名巴布亚企鹅)
较为集中的栖息地。
登陆后,游客必须按工作人员规定的区域活动,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探险队员值守,确保游客安全的同时,也防止游客做出危害南极生态的行为。
据鸟类学家长期观察和估算
,南极地区现有企鹅近1.2亿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海鸟总数的90%。在南极半岛上,企鹅有18种之多,成百上千的聚集在一起,颇为壮观。
企鹅在陆地上活动时显得比较笨拙,外表虽像身穿燕尾服的绅士,但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更是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然而一进入水中,便矫健灵活,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图为在水中矫捷潜泳的帝企鹅
(本图摄影:劳伦·巴列斯塔 LAURENT BALLESTA)
大家也许会认为,没有污染的南极应是一片冰清玉洁的景象,然而一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片黄红粉色,
这些都是企鹅的排泄物。企鹅的主要食物是红色的磷虾,所以,企鹅排泄物也是粉红色的。
一群金图企鹅好奇地看着我们的大船
座标:64 ̊09’S, 60 ̊ 55’W
西尔瓦小海湾(Cierva Cove)
在米克森港附近,是一个乘坐橡皮艇在海上游弋观赏浮冰的绝佳地点。蓝蓝的海水,白白的山峰。海湾里漂浮着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冰山,随处可见。由于冰的融化,导致重心的变化,有的倾斜,有的翻转,有的形成溶洞,千姿百态,颇为壮观!
在西尔瓦小海湾巡游,不仅可以见到浮冰美景,而且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南极生物,例如鲸鱼、浮冰上的海豹、下水捕食的企鹅。
豹形海豹,
体长3~4米,重300~500公斤。体色由银色过渡到深褐色,并带有斑点。与其他海豹不同的是,豹形海豹以前鳍状肢游泳,以颚触摸东西。巨大的犬牙使其可以捕食小海豹、企鹅和其他鸟类。
它们在南极大陆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胆大且好奇心强,只有水中的虎鲸成为它们的天敌。
在岸边成群结队的金图企鹅下海捕食,事实上它们虽然看起来笨笨的,但下水时特别的警惕,很多时候他们的天敌——豹型海豹就在水底下潜伏等着它们。
这些企鹅都是很伟大的父母,一般父亲和母亲都是轮流照顾子女。
一只在家不吃不喝哺育小企鹅,另一只就长途跋涉出去觅食,如遇上天敌猎杀、环境变异(冰川裂缝等),就可能有去无回,只有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带着食物,哺养家庭。
在近乎60度的斜坡,无数的企鹅为了家庭,为了食物,不断艰难地反反复复爬上爬下。这种画面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残酷。
随着邮轮前行,我们在勒梅尔海峡附近见到数量较多的座头鲸出没,基本是三五成群,在海面嬉戏,大饱眼福。
座头鲸
身体较短而宽,一般长达13~15米,体重25~30吨。活动时多成双成对活动,性情温顺,有洄游习性,惟游泳速度较慢。这些欢乐的座头鲸动不动就喷出大大的水柱或表演精彩的跃身击浪和鲸尾击浪动作,好一顿视觉盛宴。
(本图摄影:摄影:Rita Kluge)
座标65˚04’ S, 63˚57’ W
破冰前行
勒梅尔海峡(英语:Lemaire Strait),
南极半岛的著名海峡,位于葛拉汉地的基辅半岛和布斯岛之间,长11千米、宽1.6千米,该海峡由德国探险队发现。这是一个左右分别是冰川和大陆的狭长海峡,在这个90%被冰雪覆盖的世界里,海峡两边的巍峨冰山是其独有的一道亮丽景观。
座标:65˚10’ S, 64˚10’ W
小岛风光非常秀丽,有着雄伟的雪山和冰川
经过艰险的海峡破冰穿越,我们终于到达了
彼得曼岛(Petermann Island)
。该岛在1873年由德国Dallman探险队发现,并用德国地理学家和该探险队的资助人August Petermann名字命名。岛上主要“居民”是
阿德利企鹅、蓝眼鸬鹚和聚居在岛南部的金图企鹅。
岛上企鹅很多,他们都在山头堆里筑巢,哺育着小企鹅。
继续往山上走,我们看到了更壮观的景色,整个被海洋包围的小岛景致出现在眼前。
(左滑查看完整图片)
座标65˚15’ S, 64˚16’ W
在山丘眺望阿根廷岛的风光
离开彼得曼岛后,我们紧接着到达
乌克兰的维尔纳斯基(Vernadsky)南极科考站。
维尔纳斯基科考站位于阿根廷群岛(Argentine Islands)的格林德(Galindez)岛,乌克兰人在1996年以1英磅的象征价格从英国人手上购买此科考站。英国人最早在1947年在此建立科考站。
格林德岛的风光
这个南极科考站有两层,第一层是各种专业的科研室,医疗室,和贴满美女海报的健身房。第二层是休闲区,有吧台、桌球台,同时出售明信片和首日封。
目前乌克兰站所有的工作人员不到15人,里面主要是科研人员,例如地理学家、极地生物学家、植物学家、海洋学家等,一个人一般要在这里待两年左右。想想在这天寒地冻与世隔绝地方待两年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的与世隔绝,基本都是与企鹅为伴。
座标:64˚50’ S, 62˚33’ W
尼克港是安德沃得湾(Andvord Bay)
深处的一处大陆着陆点,距离威德尔海约50公里,由德•热尔拉什第一次发现,但名称取自挪威捕鲸船Neko号,该艘船在1911年至1924年期间运营。尼克港靠近海岸线的冰河前缘经常可见裂开的冰川倾倒入海,气势磅礴壮覌,崩解总是伴随着巨大的轰鸣。海湾被群山和冰川包围,是野生动物的完美舞台。
我们乘坐冲锋艇在近岛海域寻找南极动物
座标:64 ̊41’ S, 62̊38’ W
库佛维尔岛(Cuverville Island)
是一个黑色的岩石岛,在1897-1899年被南极科考家发现,并以法国海军中将名字命名。该岛屿是南极洲半岛上最大的金图企鹅领地。由于岛屿附近的水域比较浅,因此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冰山在此搁浅,加上小岛上高耸的雪山,整个小岛景色异常壮观。
南极的夏季,依然是白雪覆盖,但是阻挡不住这些企鹅往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