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毕业不等于失业
中国最温暖的大学生基地,两天分享一篇干货文章。更有无数学习资料。这里有几十万的大学生啦,你怎么才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毕业不等于失业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如此急躁,如此爱钱?

毕业不等于失业  · 公众号  ·  · 2018-04-18 20: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社会环境


社会是现实的,从我读幼儿园起,父母和周边的亲戚会叫我好好读书,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然后背后一定会加一句“这样才能赚好多钱,以后才能好好孝敬你爸妈。”所以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说不爱钱是不可能的。


社会也是残酷的,无论从媒体上也好,现实中也罢,的确是有很多人因为没钱没房而与女朋友分手。有很多房地产的标语也变成类似“你可以不买房,除非你能搞定丈母娘”“没有房,只能叫阿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房子车子在某方面变成了我们自信/自卑的来源。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当他人拥有你想拥有但无法拥有的事物时,你很大可能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简单的说,当你有朋友满世界旅游,买豪宅买豪车的时候,你会羡慕嫉妒吗?会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些嫉妒的情绪呢?唯有赚钱。所以你会对钱的欲望越来越大。



社交媒体的发展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我们 「更容易的比较」 ,而大部分人又只会 「与自己好的人的对比」 ,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


举个例子,在微博没出现以前,你买一部凯美瑞(20w左右),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部中级车已经很富有,已经心满意足。但像现在有了微博微信朋友圈后,你发现原来楼上是开宝马的,原来哪个朋友是开奔驰的,就会顿时觉得很穷,顿时觉得凯美瑞太差了。


如果没有微博,可能王思聪在我们心中也就是个普通的富二代。自从微博兴起后,你看到他各种炫富,一下午买一部劳斯莱斯,一晚上去酒吧花了上百万,你就会嫉妒,凭什么他这么有钱,不就是有个好爹吗?进而心里更不平衡,对钱的欲望更大。最主要是,因为有新闻价值,会有很多媒体争先转发王思聪的微博,我是没有关注王思聪微博的,但是我会在网易新闻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另外,由于有新闻价值,各种无良公众号开始宣扬各种“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男朋友不为你花钱,这种男人有何用”“聪明的女人不存钱”等等,还有像小时代这样的影视作品,这些媒体通通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钱是多么的好,有钱你就是大爷」



房价


在我读书时,我是坚定的租房主义者,因为我发现,就算我一辈子租房,可能花的钱还没有买一套房贵,而且我还能随时换地方,住厌了就换个地方(现在想想,当年这个想法真弱智)


2015年,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城市,当时这里的房价是5000左右,当时我们银行有个房地产开发商客户,新建的楼盘均价4900,我们行长一直建议我们买,但是我们都嫌弃这里空气太差,无动于衷。2016年11月份,该楼盘二期发售,均价12000,我们已买不起。真的是应了这句话 「当年的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浮躁,我承认,包括我在内,我身边大多数同龄人的心态都很浮躁。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看到很多同龄人早已上岸早已买房,而自己要花多比他贵一倍的价钱才能买到房,心里能不恐慌吗?而且最主要是,没有谁能说得准未来房价会不会又跟上年一样疯长,这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紧迫感,在这样的紧迫感和恐慌之下,试问又有哪个年轻人能安静的工作?就算在三四线城市,一套房动不动都要上百万,首付都要30万起跳,如果没有家里的帮忙,试问又有多少个年轻人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买得起房?更别提北上广深这些超级大城市了。毕竟,对于普通人而已,房子实在太重要了。


别跟我谈理想,我只想谈钱



双刃剑


浮躁是年轻人的通病,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我们会嫉妒,我们会痛恨,我们会恐慌,我们会有压迫感。但是我认为凡事都是双面的,在这种环境之下,年轻人会更加有动力去赚钱,更加有动力去提升自己。 我认为,只要是 「正当合法」 的赚钱,都是值得提倡的。


社会已如此现实,嫉妒,浮躁,抱怨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些负能量的东西不能帮助我们成为人生赢家。遇到别人暴富,你可以骂娘,可以爆粗,但是发泄过后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将压力转变成动力,一步一脚印,这样日子才能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想法。


温柔以待这个世界,这世界也会温柔待你


走心



毕业不等于失业:专注于干货,主要内容为大学生成长/求职面试/兼职创业/职场分析。这是一个走心的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