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这所高校,力争“申博改大”! ·  昨天  
青塔  ·  广纳贤才,共创辉煌 | ...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事业编制!高层次人才,湘潭大学等你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呵,扒一扒国产剧,全是“限制级”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1-03-26 00:01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把喜好当作评价,觉得世界非黑即白,要求只能表现人性的绝对正确,这只会让讨论变成一场无谓的争吵。
——就就

作者 | 她姐
首发 | 她刊 (ID:iiiher)



前几天, #广电公开征求影视剧分级意见# 的消息一出现,瞬间登上了热搜。



尽管只是对「未成年」分级的意见征集,网友们已经开始畅想未来生活。


“成年频道可以放正常电视剧,剧里有正常思维角色。”

“拍摄标准可以更大点,让穿越、宫斗回来吧!”


中国观众,真的非常「国剧贫瘠」。



事实上,中国影视剧产量,早已达到了世界第一。


问题出在质量上。


豆瓣国产剧区随手一截,评分上7的只有4部,3个都是动画电影。


剩下的电视剧,只看海报都能推断出角色身份、性格,剧情走向也几乎一样。



这几年的国产剧,90%都是样板戏。


角色设置是:渣男、海王、心机、绿茶、大女主,配上不接地气的剧情,反常识的逻辑,一部剧立马就能生产出来。


这些剧,不可能有人性复杂的恶角,恶人就要纯粹的恶:


渣男就是《欢乐颂》中的白主管,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还会甜言蜜语。


小三如林有有,在许幻山面前装懂事,主动挑衅顾佳。

主角打起来、骂起来很解气。



但「渣男」、「贱女」这类带有强烈情绪的假大空词汇,明显抹杀掉了人性复杂。


网络语境下,这种标签迅速扩散,没有人定义,只有「渣男该被报复」的情绪。



理性探讨影视剧优劣,变成了一种「理想」。


影视剧引起的不再是社会反思,而是一场「三观不正」的谩骂狂欢。


《十三邀》


01
经典剧,正被踏平


影视剧,是有时代性的。


2001年播出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不仅是陈坤、周迅的「定情」之作,更让无数刚刚接触大千世界的80、90后发现:


「爱情就是爱情,不该是父母之命,更没有穷人富人之分」。

几位渴望自由恋爱的年轻主角,在传统礼教下被迫悲剧收尾,却给观众点燃了「自由恋爱」的火。


走出去,去到更远的地方,去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爱的地方。




但如果你现在想重温,找回过往的那种澎湃,对自由的渴望,她姐只能劝一句:关弹幕,不要看评论。

当年的意难平,如今都变成了“理所应当”,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不正确」: 男的全都渣,女的都有心机,就该悲剧收场。


“弹幕满屏都在骂心雨绿茶和子坤渣男,遮住了480p画质下朦胧的旧上海风景。”




《红楼梦》书写了封建社会巨大悲剧,弹幕区却也充满了「渣男作女,活该过不好」的论调:

「心机」、「作」是《红楼梦》弹幕区的高频词汇,袭人刚刚出场,就被打上“不是个好东西”的烙印。


36集的电视剧,每一集都有大量的“喜欢谁,讨厌谁”弹幕刷屏,绝大多数与剧情根本毫无关联。


巨大的时代悲剧,在他们眼里也成了一种活该。



《偏见的本质》中有一句:

“轻微的敌意往往表现为插科打诨。一些玩笑话所隐含的偏见是如此隐晦,以至于我们将其与朋友间的幽默逗趣混为一谈。”


词语和情绪的组合,是人类已知的最强大的力量, 渣男、绿茶这些带着「恶意」的词汇,拥有巨大的破坏力。


翻看老剧的弹幕区,角色几乎都有「三观不正」的罪名和例证,理由简单粗暴:

我不喜欢。




甚至这种自我为中心,审判表演、影视作品的人,遍布豆瓣短评区,恶意比弹幕大得多。


《肖申克的救赎》 ,讲的是一个男人干尽坏事,还洗白出狱的故事。




《这个杀手不太冷》 ,讲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杀手,被一个刁蛮少女坑死的故事。



《霸王别姬》 ,一个死心眼gay,一个弱智直男,外加一个心机之女的故事。



毫无逻辑,毫无标准,全看自己心意。


这样的「三观审判」,正在把影视剧的时代性、独特性、背后的人性思考,都变成笑话。




02
三观不正,举报!举报!


现实的是,我们对「三观党」束手无策。

乱拳打死老师傅,我们摸不透每个人的喜好。

三观党却有解决办法:举报。


广电总局中,有多条不规范的影视剧违反条例,只要举报数足够,这部剧就会消失,或下架更改。


“想举报”走向“举报了”,只需要十几分钟。




擅长贴标签的他们,可以将剧情放进「广电限制条款」的容器里。


古装偶像剧,侮辱古人,服化道太不正经,危害文化传统;


「男渣女婊」的影视剧,没有发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危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




他们甚至会到豆瓣未播剧中进行排查,试图将剧扼杀在摇篮里。

聂远、吴谨言主演的《幸福还会来敲门》至今无人知晓,但在19年就被举报了。


理由是:这部剧的「三观」让人难以忍耐。




「三观党」的审判标准随心而变、审判手段防不胜防,也让影视剧几乎没有了喘息空间。


不只成人剧,被「三观纠正」的还有儿童动画片:


《虹猫蓝兔七侠传》被举报下架,因为剧中有大量血腥厮杀场面、人物语言包括“去死吧”“你来送死”,担心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为部分片段中有灰太狼蒸烧喜羊羊的场面,有人以“担心小孩模仿剧中情节烤火烧伤”为由将其举报。


举报是悬在所有影视剧头上的一把刀,谁都不知道下一个会砍去哪儿,砍向谁。



《双重论证》中曾说:


“如果有人命令所有人将他们认为不光彩的事情集合在一起,然后让每个人将它认为得体的事情从集合中去处,那么集合之中不会剩下任何事情。”


一个人的举报,是否定一部作品,是党同伐异。


越来越多人的举报,将会否定世界的多元和复杂。


我们像进入了一场文化专制,像一些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一样,只剩下「圣人」这一种自我方式。


这将是一出比《红楼梦》更大的时代悲剧。





03
别让中国影视剧,只剩爽剧

一只亚马逊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起美国一场龙卷风。


这是蝴蝶效应。


一个网络的三观党,偶尔举报几部影视剧,两年后可能会引起影视剧圈大换血。

这是当代演艺圈现状。


不想看的很明确,想看什么却说不清楚, 如今脸谱化的影视剧,也是为了迁就「三观」而做的「消极妥协」。



他们的妥协办法, 从翻拍《粉红女郎》的《爱的理想生活》就可以一眼看穿。


《粉红女郎》漫画中,开始是这样介绍的她们:

「有四个女郎,住一幢公寓,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万人迷),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男人婆),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要嫁(结婚狂),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哈妹),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涩女郎。」


每个女生,几乎都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到自己。


表面光鲜靓丽,但却生活在奔溃的边缘,迷茫、脆弱,走错路,才是生活,才是真在喧嚣都市中找到自我。



《爱的理想生活》将剧情变成了大女主剧,试图帮你找到「她」。


「她」和你不一样,「她」不会像《蜗居》中海藻一样拜金,不会像《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一样想要婚姻。


「她」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男性,一眼能选出谁最适合自己;无论多难的人生遭遇,都可以靠「坚持自我」挺过去。



这是编剧、资本方求得的「观众最大三观公约数」:守住三观的人才能收获幸福美满,没守住就是坏人。


《欢乐颂》、《三十而已》大火,安迪、顾佳被赞「三观正」,证明她们的选择没有错。


于是,资本迅速的粘贴复制,把女性向的影视剧探索从「稍有进步」逼进了真空区。


做不到,是你的问题, 「普通女性」做不到,活该迷茫焦虑。



三观党中还有一类叫「罪犯必死」。


社会新闻底下,越来越多的人说「我不想知道他为什么犯罪,去死!」

但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圣人,更没有绝对的恶,犯罪的背后原因是更大的社会问题。


血淋淋的社会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借助电视剧这种「群众文化」来探讨,可以引起更广泛、更专业、更有进步性的讨论。



这类的电影、电视剧有很多,但因为一些血腥、暴力、强奸戏份被打上了「三观不正」的烙印。“罪犯会学会新的犯罪方法”。


欲望和将欲望付诸实践之间,有千里之遥。


将这些「犯罪镜头」删减,并不能解决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