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早期文物中的蛇形象与蛇观念 ·  昨天  
六神磊磊读金庸  ·  这剧情,白瞎了好看的小龙女了 ·  3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会议邀请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人物 | 他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成功空降民航客机,拯救了乘客后遭到质疑,最后……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18 20:07

正文


《萨利机长》电影剧照


经网易历史频道授权转载。

著名正派硬骨头导演,执导过《廊桥遗梦》的克林特·伊斯伍德把近年来最著名的成功迫降案例,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迫降搬上了银屏。这部《萨利机长》用沉稳的镜头和冷静的叙述展现了英雄机长面对舆论和NTSB公正调查时内心的冲突与无奈。


2009年1月15日下午,在全美航空公司已经工作了29年的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Chesley Sullenberger III)同往常一样执飞下午3点从纽约到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1549次航班,但谁也没想到这次飞行让萨伦伯格从一个“人名”变成了一个“名人”。下午3点25分,萨伦伯格同副驾驶杰弗瑞·斯基尔斯(Jeffrey B. Skiles)操纵编号为N106US的空中客车A320-214型客机从拉瓜迪亚机场4号跑道滑行起飞并向15000英尺(合4572米)的初始高度爬升。大约两分钟后,飞机在距离地面2818英尺(合859米)的上空遭遇一群加拿大雁。此时飞机的速度大约是370.4公里/小时,强大的撞击力直接导致飞机上两台CFM-56涡轮风扇发动机(电影中出现的是V2500)同时失效,飞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爬升到3060英尺后便开始下降。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让飞机紧急降落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上……


那么,电影当中展现的这些场景与叙事和真实的情况究竟有多大的出入呢?有没有BUG最终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解读呢?


左边是萨利机长本人


英雄机长萨伦伯格于1951年1月23日出生在德克萨斯,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学教师和牙医组成的家庭,但是这并不妨碍幼年的萨伦伯格对飞行产生浓厚的兴趣,16岁起就和拥有一架Aeronca 7 DC小型单引擎活塞式飞机的邻居练习飞行(在拥有辽阔平原的美国南方,农场拥有播种,撒农药的小型飞机稀疏平常,私人飞行执照也比较容易取得),1969年7月,高中以优等生毕业的他因对附近空军基地的起落的战鹰们十分神往而毅然决定投考美国空军学院,在入学以后成绩优异的他屡获嘉奖,大一结束就成了滑翔机飞行项目的助教。到了1973年毕业叙任空军少尉之时,他已经是最受瞩目的明日之星,在进入飞行员训练之前空军就把他塞进了普渡大学攻读工业心理学硕士学位(他同时持有北科罗拉多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75年,完成了军事飞行训练的萨伦伯格中尉获得了空军飞行员资质,随后就在著名的卢克空军基地(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留美飞行员也在此训练)接受了F4D“鬼怪2型”战斗机训练,在此后辗转于皇家空军英美指挥官交流项目和各大空军战术中队时就一直执飞这个机型,经验丰富的他还在著名的“红箭”军演中担任蓝方指挥官,而且身为飞行教员的他还是空军飞行事故调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最终,在1980年他以空军上尉军衔提前离开空军,进入太平洋西南航空(后来该公司被全美航空收购)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


汉克斯扮演的萨利机长


应当来说,军旅生涯期间的过硬训练和情势反应判断铸就了萨伦博格娴熟飞行技术的同时,还锻造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能力。画面回到奇迹发生的当天,经验丰富的萨伦博格机长跳过了A320紧急情况检查单的前几步,直接启动了APU以保证空客电脑,飞行仪表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运转,这样飞机在迫降过程中也将不断根据电脑指令修改倾角和最终下降角度,由机尾先行触水保证了飞机没有因为冲击力而瞬间解体。巧合的是,副机长杰夫刚刚由波音737(巧了,电影中调“7700”紧急状况代号的应答机也错误设置成了737的应答机)完成A320机型换装训练,他还能清楚的记得应急单上哪些必须尽快确认的项目,最终3页的应急单实际上只完成了1页半,成功节约了时间,避免了瑞士航空111航班按部就班完成紧急情况检查单而浪费宝贵时间终致机毁人亡的悲剧。萨伦伯格机长和空中管制以及副机长的交流也是简洁准确的,尽量用了“unable”这样的单音节词汇,不到万不得已不直接交流,大家各有默契的完成各自的分工。


在他平稳操控下,1549号航班在哈德逊河上成功迫降,机身大致保持完整,虽然撞击过大导致货舱门和飞机后门被冰撞开涌入了大量冰冷刺骨的河水,但是在机组人员的指挥下,机上所有人员有序执行应急撤离,安然无恙。在疏散乘客时,萨伦伯格还两度检查机舱,确保没有乘客被困才最后一个离开机舱,表现出超人的冷静与责任感。


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班左翼着水的瞬间


而“哈德逊河奇迹”之前,世界上最有名的水上迫降,是1996年11月23日发生的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班空难事件。当天一架属于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67-260客机,执行从亚的斯亚贝巴博乐机场,飞往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机场的961航班任务。飞机飞到肯尼亚境内时,3名埃塞俄比亚人闯入驾驶舱,打伤副驾驶,强令机长转向飞往澳大利亚。飞机接近科摩罗岛时燃油耗尽,操纵系统大多失灵,此时劫机者在绝望中和机组人员发生打斗。机长勒尔·阿巴特在心有旁骛的情况下仍然向全体乘客作了“穿上救生衣,千万不要充气”的正确指令,随后操纵飞机在离科摩罗岛加拉瓦海滩500米外的海面上迫降。飞机在左翼先行着水后迅速断裂成3截并开始沉没,机上许多乘客此前并未听从机长指令,穿上救生衣而且充了气,结果他们被灌入机舱的海水挤到飞机天花板上,无法顺利从应急出口逃生。机上全部17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有50人生还,3名劫机者也死于非命,机长和副机长却死里逃生。


而在真实的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内部调查里,虽然远远比影片要来的繁琐和细碎,但是在河床中发现了两具发动机核心机后很快确认了空中停车失效,叶片函件的遭受4只大鸟撞击已经受损的事实。但影片为了增加戏剧性,稍微把NTSB设为了和萨利机长的对立面,所有问题都充满了主观臆断,一开始就有认定萨利机长把飞机迫降哈德逊河反而让乘客更危险。而在真实情况里,萨利机长本人就参与过多次NTSB事后空难调查,对这一套理论程序其实已经非常熟悉了,NTSB对萨利机长和副机长提出的问题都是有理有据的,电影中的模拟机镜头中模拟机油杆甚至都没收回慢车,一开始的模拟也没有考虑到飞行员反应时间这一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模拟机飞行中却是考量了35秒的反应时间并得出无法备降或返航的结论,并没有故意抓萨利机长的小辫子或者不承认萨利机长的英勇冷静行为。作为幕后恪尽职守展开独立调查的NTSB,实际上也是幕后英雄。


除了在廊桥时就能看到襟翼已经放了两度,ECAM全绿,推出时还能看到2009年还不存在的美联航带新版小翼737-800,连涂装都是和大陆航空合并以后的新涂装以外,作为引进电影的通病,这次在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因为错误翻译而造成的BUG,比如说:“cleared for push”翻译成了延迟起飞,修正海亚翻译成了测高仪,energy实际是高度+速度,被翻译成了燃油,下降率说成下沉率等,不过瑕不掩瑜,这依旧是一部值得航空爱好者进电影院观看的好电影。


尽管作为萨伦伯格本人来说,他并不希望自己的飞行生涯中真的会出现像1549次航班这样严重的飞行事故,但也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影片之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航班上每一个人,都能在紧急状况下恪尽职守,完成任务。无论是在小飞机上获得的基本飞行知识,还是在空军驾驶喷气式战斗机所掌握的过硬技术,以及30年民航飞行生涯中对各种情况的研究、思考和训练,都为他在2009年1月15号这一天成功挽救154位乘员的生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好 文 推 荐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朴槿惠被停止执行职务,为什么韩国总统的下场都很惨?

父亲被暗杀,女儿辞职,这是朴氏父女的宿命吗?不是,这是韩国总统的宿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他是一名拒绝带武器的军人,没有任何杀敌记录,却获得二战最高荣誉

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正在国内公映,它改编自美军军医戴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的真实经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