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十句,小城青年,北大男生,前媒体人,现归隐京城某处,关心时事,略通文史,热爱思考,欢迎朋友们批判性转载,鼓励性关注】
敬请关注,点击上方蓝色“真评十句”,长按文末二维码,及搜索公号“真评十句”或“TrueTen”
10月1日在拉斯维加斯发生的枪击案,至少造成59人死亡,527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一起枪击事件。这是和平年代的大屠杀。
迄今为止,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此事与国际恐怖主义有关。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这是一场比较单纯的国内恐怖主义事件,是“独狼”式攻击。
制造这起屠杀的是64岁的白人男子Stephen Paddock,他向无辜人群扫射的具体动因尚不清楚。按照警方的说法,枪手“精神错乱、意图造成巨大伤亡”、是一个“充满仇恨的丧心病狂”。
应该承认,任何社会都难以避免反社会人格个体的存在。
但让一个单枪匹马的丧心病狂者,在短时间内轻易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
美国有什么不一样呢?
它是全世界枪支管制最为宽松的国家。在拉斯维加斯所在的内华达州,只要符合联邦规定并且登记,甚至可以购买和出售机枪。
正因为如此,枪手有机会将很可能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19把自动武器,携入作案时所在的旅馆房间,向楼下正在欣赏音乐会的无辜人群,肆无忌惮的倾泻了上千发子弹。
美国上一次发生如此惨痛的伤亡事件,还是2001年的九一一。事发后,美国的国家战略全面转向反恐,在十余天后便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拉斯维加斯事件发生后,除了民众心灵遭到重创,全国各地和不同政治团体组织哀悼活动之外,美国社会将有何等反思,会发生何等变化呢?
在我们看来,至少,应当掀起一轮对于控制枪支泛滥的讨论和反思吧。
——难道拥有枪支的自由,真的比整个社会的安全,乃至于无辜者的生命更加宝贵吗?
案发后,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呼吁成立特别小组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并为国会提供立法建议。控枪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议题。
但大多数分析家认为,即便是发生了如此惨重的屠杀,且与宽松的枪支管控直接相关,仍然不足以逆转早已根深蒂固的控枪体制。
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眼中,这种自由还真的挺重要,足以压服一次次惨案发生之后,对于安全和生命的忧虑。
这是怎么回事呢?
▼▼▼
有个问题得先说清楚,枪击问题在美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社会对此并非视而不见。
FBI对于大规模枪击案有个定义,是指在公众场合无差别射杀平民,并造成4人或以上死亡的案件。
数据表明,1892年至今,1982年至今美国共发生了91起大规模枪击案,共造成759人死亡,1196人受伤(包括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的部分伤亡数据)。
有45.6%的案件发生在学校和工作场所。
枪击案凶手中男性的比例达到了95.7%,白人占到了凶手总数的55%。
凶手共使用了各类枪械207支。72.5%的凶手都是合法持枪者。60.4%的案件中凶手使用了超过一把枪支。显而易见,过度宽松的枪支管控体制,对此难辞其咎。
而另一项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显示,大规模枪击案的频率不断上升。1982年至2011年的29年间,此类事件平均每200天才会发生一起。但从2011年到2014年,间隔缩小到64天。
枪支泛滥对公众安全造成的威胁,正愈演愈烈。
如此情形下,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支撑这种弊端显而易见的宽松控枪体制呢?
▼▼▼
不管是控枪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有一个话题一定绕不开,那就是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
这也是美国独一无二宽松控枪体制的法理基础。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原文为:
一支受规范的武力乃确保自由国家之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及携带武器之权利不可受侵犯。
法律条文的背后,是美国独特的立国历史,是美国人基因里根深蒂固的武器情结。
当第一批移民乘坐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他们凭借手中的武器方才落地生根,在土著和野兽的包围中生存壮大。独立战争爆发时,美国人与英国对抗,反抗暴政,打出一个没有王权的国家,靠的是手中的武器。而后来的西进运动,简直就是枪与马之歌。
手中有枪,对美国人来说,既是反抗暴政的立国之本,也是某个位面的“天赋人权”。这并不是夸张。
立国之初,当起草宪法前十个修正案,也就是“权利法案”的时候,提案要求明确写入集会自由权的有4个州,大名鼎鼎的言论自由权,竟然只有3个州提出要求。
反倒是有5个州明确要求写入公民持枪权。
从另一个侧面看,奴隶明确被剥夺了持枪自由,连自由黑人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在很多州常常也无权持枪。
显然,持枪权已经被当成了人权的一部分。
既然是天赋人权,那就是天经地义,这种情况下,保留公民持枪权是不用去证明其正当,去说明其好处的。反倒是政府要从民众手中将这种权利收回,或是一部分民众求政府收回权利,加强枪支管控,需要非常强大、甚至无可辩驳的理由。
不过,有一点常常被人忽视。
第二修正案中,有权携带武器的“人民”,一开始并没有被明确解释为公民个体。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大多数学者和法律界人士认为,第二修正案保护的对象,是自由州的民兵团体不受联邦政府遣散,和公民的个人持枪权没有什么关系。
1939年,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诉米勒案”(UnitedStates V. Miller)的裁决中曾明确表示,无关履行民兵团义务的枪支,不受第二修正案保护。
60年代,情况出现了变化。
这是个权利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高歌猛进,公民的个人持枪权也变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这也是个社会治安恶化的年代,公民持枪自卫,变得迫在眉睫。
在各种力量推动下,终于,2008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哥伦比亚特区诉海勒案”(District of Columbia v. Heller)中做出裁决,第二修正案保护公民的持枪自由,无论持枪的动机和民兵团活动有无关系。这是历史上最高法院第一次将第二修正案明确引申为为公民个人持枪权,还明确了个人持枪权的两大基石,一是反抗暴政,二是自卫。
时至今日,很难区分美国人对于公民持枪权的认同,有多少比例来自于建国历来的历史遗产,又有多少来自于60年代之后的强化植入。但这种认同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公民持枪权利,早已不光是政治观点,它已经成为美国的独特文化,甚至成为一种共同价值观。
而持续维护这种文化的,除了社会传统,还有强大的利益集团,拥有400万会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游说能力光彩照人,在大选和大法官任命等政治活动中具有巨大影响力;还有活跃的武器产业利益集团。
相反的,要求严格限制枪支的民众虽然为数不少,但力量分散,组织不成体系,在政治运作层面不堪一击。
美国的两党体制下,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分歧极大。共和党坚持认为“问题在于枪而不在于人”,控枪问题的关键点是更加严格地执法,打击枪支犯罪。民主党相对来说更强调管控,主张加强枪支购买背景核查等。
总体来说,两党均未形成关于对枪支进行严格管控的明确立场。
虽然每一次严重枪击事件发生,都会引发民意波澜,甚至促使部分政治家启动控枪议题,在某些细节取得进展。
但是,面对已经成型、且已根深蒂固的主流价值观,没有谁会鼓起勇气,正面对抗。特别是控枪意味着对某些已经在民众手里的权利加以限制,或是收回。这是极为艰难的。
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种文化里浸润的政治人物,他们也摆脱不了基因里的武器情结。
就算有偶然出现的“超然”式人物,谁又会和选票过不去呢?
于是,历史传统,利益集团,党派政治,相互交织着,牢牢守护这一美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
——
天赋自由持枪权,哒哒哒哒哒。
在这一价值观之下,全美50州中的43州明确规定了本周公民的持枪权利。美国人每年购枪400万支,民间枪支存量2.8亿支,几乎人手一支。
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军火库,无人能阻止。
哪怕拉斯维加斯血流成河。
▼▼▼
价值观这种东西的强大之处在于,当一种理念成为价值观之后,它就基本不用讲道理了。
美国人民的自由持枪权也是这样,它不用讲道理。
很多时候,其实也不能讲道理,因为根本讲不通。
持枪权拥护者们津津乐道的自卫权还稍好一点,确实能举出案例,某某老太太因为手中有枪击退了劫匪之类。
甚至还可以拿出一些局部的数据,证明枪支多少和犯罪率之间的关系并无关联,甚至会出现枪支管制放松、犯罪率不升反降的“反常识”结论。
但分散的个案、局部的数据,是否能够得出普遍结论,证明人人有枪的社会变得更加安全了,这是很困难的。
考虑到美国的犯罪率、特别是谋杀等严重犯罪率,在西方国家中显著偏高。很容易让人对这个人人有枪的“安全国度”心生疑虑。
相比自卫权的似是而非,所谓的反抗暴政,在认真推敲的分析者看来,基本上停留在概念上。
甚至就是大忽悠。
民众手里的步枪和手枪,能够和具有潜在“暴政”倾向的政府对抗吗?
在独立战争和华盛顿的时代,大家手里的家伙都差不多,或许还有可能。但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政府手里的,可是核武器航母飞机坦克大炮这些家伙。
再换个角度看,美国政府在制定某个看上去会损害民众利益的政策,例如增税政策时,真的会把“老百姓手里有枪可以反抗暴政”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吗?
两党在国会辩论时,政客敲着桌子说,哎,我看就不要增税了,他们手里有枪,怕是收不上来呢!
会有这种可笑的场景吗,绝无可能。
有的人会把手里有枪往“美国没有强拆”这样的方向引,其心可嘉,但同样站不住脚。
每年那么多枪击案,倒下的无辜民众那么多,又有几个拿枪怼政府怼城管怼拆迁队的案例?
2014年一起内华达牛仔“抗击强拆”的案件,被津津乐道炒了又炒,为什么?难得一见嘛。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不强拆,日本还出过钉子户堵住成田机场跑道46年不搬这样的旷世奇闻。
人家不用枪,在法律框架之内行事维权就可以了。美国人民非得手里拿个枪才能踏实点,这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逻辑上讲,既然民众持枪是反对暴政,那为什么美国政府立法禁止在政府大楼中持有枪械呢?这也讲不通。
难道不应该是扛起枪充满警惕的去政府填表、排队、办事吗?
更不用说其他一些为持枪权辩护的奇怪论调了:
例如将刀具和枪支相提并论的——禁枪不禁刀,刀子也能杀人啊?
问题是,有什么刀子能够从32楼扔下来,瞬间砍死五十个砍伤五百个?这能相提并论吗?
更不用说,刀具是有生活用途的。
枪呢?你自卫也好,反抗暴政也好,打劫杀人也好,说来说去只有这一个用途,射击。
还有将美国全民持枪当成一种防御外敌入侵的国家安全政策的——人手一支枪,外国占领军得掂量掂量的。
可是,如果美国都要考虑本土被占领问题了,那是超级强权之间的总体战。洲际导弹面前,手里那些家伙有意义吗?
其实道理很难讲通。
但,这是价值观,到了这程度,不用讲道理去证明。
只有反对它,才需要竭尽全力、绞尽脑汁的去找理由。
对一部分人来说,价值观是预设而不可动摇的,无需证明,也不可反对。
根本就不跟你说这个。
▼▼▼
自由持枪成了价值观,它的威力有多大?
一方面,它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有些鼓吹持枪权的组织发表言论,认为悲剧的原因是飞机上不准携带枪支,如果当时乘客有枪,那么就有可能及时射杀恐怖分子。
而几乎每一次在剧院、电影院等公共场合发生严重枪击案之后,都会有言论呼吁,进一步放松这类公众场合的持枪限制,理由同样是,如果大家人人扛枪看电影,那么出现枪击的时候,就可以一起反击了。
这是一幅多么热烈的场景啊!
这些言论在价值体系之外的旁人看来,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但对于为这种价值观左右的头脑来说,却也有些顺理成章的意味。
另一方面,它也会影响人的行为。
既然自由持枪权是价值观,是预设立场,不容辩驳,不能去怀疑和讨论的,那么,当民众感觉到安全威胁时,唯一的理性选择,就是在这一价值观和法律体系的框架内,最大限度的做出自卫防备。
怎么做?拿起自己能够持有的,最为强大的枪支。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第二天,德克萨斯州超市里的画风,是这样的。
街头的情景,是这样的。
妈妈爱你,只有带上枪,才能保护你的安全。
其他允许公开持枪的州,例如俄勒冈州、密西西比州、威斯康辛州、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都出现了类似的情景。
为什么枪案发生的结果,是更多人持枪出行呢?
无需诧异,这就是随自由持枪这种价值观而来,当然而然的行为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针对在费城等一些地方出现,针对华人的抢劫和伤害,声讨非裔饶舌歌手YG演唱的《遇到劫匪》歌曲所教唆的抢劫华人家庭的暴力犯罪行为,华人枪友会组织了美国华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持枪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