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经杂志  ·  自如:存量时代,升级打怪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又封了!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骗保!吊销!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部国产电影刷爆朋友圈!背后的真实故事更震撼…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0-06 11:08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最近正在热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改编自震惊中外的“湄公河10·5惨案”。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船员全部遇难。被杀害的中国船员遗体非常惨烈:几乎所有的尸体均被绑住双手,头部缠满胶带,背部有众多枪眼……

昨天,正是这起震惊世界的湄公河大案5周年悼念日。

现实中,主犯、大毒枭糯康已于2013年在昆明被执行死刑。当年案情的扑朔迷离、10个月的艰苦抓捕行动成了一种不可忘却。让我们回顾一下案情始末和五年来的真实故事。



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




真实档案:湄公河惨案始末




湄公河大案五年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湄公河大案已经过去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中国警方做了哪些事儿,微博@江宁公安在线发布长文讲述↓


中老缅泰四国
湄公河联合执法

电影《湄公河行动》一开场就提到了在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发生后,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在北京签署《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签署当天距离10·5案发生仅仅过去26天。


2011年12月10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四国执法部门已成功联合开展执法行动50次,保持每月至少一次的常态化。不要简单认为1个月1次的行动看起来频率不高,每次行动都只是一系列行动的统称,每次行动都会出动执法人员百人次以上,船只10艘以上,航程数百公里以上。在金三角重点水域及地段开展水陆联合查缉48次,共检查船只718艘,人员3151人次,货物5.142万余吨,救助商船138艘次,为850余艘商船进行护航,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更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二次巡航时,巡航编队在会龙河口附近,得知中国船只“盛泰11号”在湄公河上遭遇枪袭,巡航编队成功对该船实施救援,没有人员伤亡。

第四次巡航后,由于糯康被执行死刑,糯康的兄弟和他的手下在泰国购买了两枚火箭弹和发射器欲实施报复。我公安边防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掌握了这一信息,和缅甸方面联系,进行了清剿。

还有一次,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得知,糯康残余势力打算把水雷放在江底,在湄公河航道某一地点对编队进行袭击,也被提前处置。

每一次联合执法,那看似轻描淡写的“成功处置”“完成清缴”的背后,是你难以想象的艰险和复杂。

随着第50次联合执法的胜利结束,今天的湄公河和金三角流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令所有过往船只谈之色变的“鬼门关”了。


“平安航道”
联合扫毒行动

在中国公安部的努力下,针对打击毒品源头展开的“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也已经进入第三年。

2013年由中方发起建立的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机制,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特别是从去年四国签订《“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三年规划(2016-2018)》,邀请柬埔寨、越南两国加入以来,机制也已更加成熟、行动更加果断、效果更加突出,有力打击遏制了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活动,维护了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

行动的战果

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届中老缅泰“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高官会议上,泰国国家禁毒委员会秘书长颇蓬通报了2014年行动期间所取得的战果。

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398名

缴获2500万个冰毒片剂

2万公斤麻醉剂

8153公斤咖啡因

1万公斤易制毒化学品

1556公斤海洛因

179公斤鸦片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同样是各种难以用文字简单描述的故事。

而这样的行动,在中方的努力下,仍在更大力度地开展。

自今年9月1日开始,为期三个月的2016年第二阶段“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正式启动。


湄公河惨案已经过去五年,但是这五年间,中国公安却已经通过各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工作让湄公河不再令人闻之色变。

禁毒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既不能公开身份,也不能放出照片的,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注定将是默默无闻的。

向他们致敬,向这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致敬。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所付出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五年前的湄公河惨案不再重演,让毒品不再污染我们的净土。

有句话此刻绝不矫情。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延伸阅读:“中国公安的头一次”怎么拍成了商业片?

《湄公河行动》中的毒枭糯卡滥杀无辜、贪生怕死。为拍这部电影,导演林超贤曾经亲自到“金三角”地区暗访,并把这次“金三角”之行视为“一个大事件”,若果真遭遇不测,他就会放弃拍片计划。


“差不多有70分钟,你都在一种很紧张的状态里。”对新片《湄公河行动》,导演林超贤极有信心。120多分钟的电影,20分钟“文戏”点到为止,剩下的都是“武戏”:追杀、追车、追快艇、化装易容、斗智斗勇……节奏是标准的香港警匪片节奏,呈现的却是轰动一时的“10·5”大案——中国边境缉毒公安的故事。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上遇袭,13名船员全部罹难。泰国媒体很快报道称,中国商船武装贩毒,该国军人与其交火,导致船员死亡。云南省公安人员进入“金三角”地区暗访,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案件实际上与缅甸籍毒枭糯康有关。2012年4月,老挝警方逮捕糯康,5月移交中国警方。次年,糯康等四名罪犯被处以死刑。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一直想拍这个故事。2013年找到林超贤时,林超贤却十分踌躇。香港人林超贤此前从未接触过公安题材,更何况“10·5”大案案情格外复杂,涉及四个国家,所有侦查、取证和抓捕都在境外,这在中国公安史上也是头一次。

几经考虑,林超贤最终还是接下了片约。“如果拍城市里的公安,可能有很多生活细节我不懂。”林超贤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但是案件侦破过程在境外,国内戏份很少,这便于按商业电影的路数拍摄。”2016年9月30日,这部完全按照商业电影路数拍摄的公安片,将在中国内地上映。



最重要的,他们都没说

糯康被移交给中国警方后,曾经承认“10·5”案件是自己“犯下的大错”。

当年,为侦破案件,抓捕糯康,中国公安人员曾在“金三角”地区工作近八个月,搜集的证据资料多达37卷,超过6000页。准备拍摄期间,从组长刘跃进到前线警察,林超贤见到多位专案组成员,听来了“很多不能说的东西”。

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林超贤甚至曾亲自去“金三角”地区暗访。情报人员开着车,拉着林超贤观察毒贩所在的小村,只能看,不能拍照。“糯康那些毒贩的老婆、家人,都住在这儿,里面的村民都很有钱,每个人都几台车、几层楼。”林超贤记得,在一片贫困地区中,那个富裕的村庄显得很突兀。

暗访很顺利,一行人没有遇到危险。但林超贤把这次“金三角”之行视为“一个大事件”,果真遇不测,他就可能放弃拍片计划。

美国电影常有执法人员跨境缉毒,在林超贤印象中,香港电影不会这么拍,“拍出来观众也不相信”。他越发觉得,这些听来的故事“很有电影的感觉”,把它们拍出来,可能会给警匪片带来突破。

“10·5”案件曾被拍成电视剧。那部《湄公河大案》主创也很多元:“特邀导演”游达志是马来西亚名导,演员包括李修贤、李立群等港台老戏骨。林超贤看过电视剧,又读了一些媒体报道,感觉不过瘾:“最重要的,它们都没有说。”他觉得这些作品陷入了一种模式:先陈述案情,再讲“一些很官方的东西”,最后抓住毒枭,审判他。

“中间怎么抓的?基本上没有说过这个部分。”林超贤说。

事实上,糯康长年游走在老缅泰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耳目众多,抓他并不容易。2011年底,中国专案组和老挝军警曾去老挝某村抓捕糯康,却遭到村长阻拦。糯康在村民护送下渡河,躲进了缅甸的山中营地。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老挝警方才终于得以逮捕糯康。

“怎么把他引出来,跟他斗过多少次,用什么方法去抓他?”林超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就是大家还没有听过的故事,如果拍不出这一点,电影跟电视剧、报道就没区别。”

精彩的故事大家不讲,也有原因。根据相关政策,“暴露侦查手段,过细渲染犯罪细节”的内容,公安题材影视作品里不能出现。林超贤和公安部方面开会讨论剧本,收到了很多意见。一度觉得十分沮丧,差点放弃:“如果按他们说的方向去拍,基本上不用拍了。”
剧本前后修改十几稿,拖了很久。监制黄建新安慰他,当年拍《黑炮事件》,自己收到了几百条批评意见,还是拍了。现在才二三十条,不用放在心上。“他教我,我才知道怎么面对。”林超贤特别感念黄建新。
最后,历时漫长、过程复杂、线索时断时续的真实破案过程,在电影中被归并演绎成过关打怪。2015年7月9日,《湄公河行动》获得立项同意。正式拍摄时,“通关打怪”的剧情配合着视觉场景,从闹市、车站、商场,一路到丛林、河流,难度逐渐升级,林超贤想拍的警用设备——无人机、无人车,也在电影中一一出现,感官刺激随之愈加强烈。

影片试映结束,公安部门十分高兴。“他们完全没想过,出来会是这样子。”林超贤终于松了一口气。

2013年,毒枭糯康被处以死刑。湄公河大案涉及四个国家,所有侦查、取证和抓捕都在境外,这在中国公安史上也是头一次。(东方IC/图)

“将在外”,可以不一样

送到电影局报审的剧本梗概中,林超贤是这样写的:“面对矛头指向中国运毒,颠倒是非的舆论,中国决定派出缉毒精英,以高刚为队长,潜入金三角查明真相,缉拿真凶。”

这样的人物设定,并不是林超贤的惯常做派。在林超贤的电影里,警察时常陷入困境,或根本就有性格缺陷。2014年,林超贤执导的影片《魔警》上映。片中,吴彦祖扮演的警察性情执拗,在重压之下精神崩溃。林超贤当时关注人性阴暗,向观众发问:“你的黑暗面是什么?”

“警匪片的精神,其实就是‘正义’。但我们看了太多的正义,就开始思考一些阴暗。”林超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湄公河行动》不再出现这些阴暗,而是回到“警匪片的起点”:“以前的警匪片,最后都是正反派你死我活,必须打死你。这部就不是,你打死他没意思的,‘平反’不了13个人的生命,抓活的更难。”林超贤说,“它只是回到了警匪片的基础:为正义而战。”

“正义”之下,林超贤也并未完全抛弃复杂人性的设定。

在《证人》和《线人》中,林超贤采用过“双雄”模式,谢霆锋和张家辉轮流扮演警匪。先后扮演匪徒的张家辉、谢霆锋,都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湄公河行动》也有“双雄”,但都是警察。湄公河秘密行动的核心人物,是缉毒警高刚和情报员方新武,分别由张涵予和彭于晏扮演。

高刚是小组负责人,警界高层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倔驴”,仍然委以重任;方新武女友死于毒品,他极为伤痛,长期混迹“金三角”,像是忠于职守,又像是自我放逐。影片初段,两人曾因行动细节产生摩擦,当然,随后迅速化解,齐心对敌。

片中出现的一些情节,很少能在以往的国产影视作品中看到:正面人物折磨俘虏,紧要关头枪击童兵,冲动之下打死毒贩。

“出格”举动之前,是大量的铺垫:故事发生在境外,这是大前提。警察们的目标极其正义——“还十三位中国船员一个清白,给老百姓一个交待”;毒枭糯卡极为暴戾:滥杀无辜、贪生怕死,毫无大反派惯有的枭雄气概。加之外界压力巨大,这些都是“非正义行为”出现的合理性。

事后也得找补:供出情报,重伤的俘虏马上获得救治;童兵受伤,要交代他已被送医治疗。方新武犯了错误,上级怀疑其操守:“在那边的世界待了太久,人是会变的。”高刚马上为战友辩白:“其实他的内心没有变,你放心。”

“‘将在外’,必须要用当时的判断作出反应。如果放到正常世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行,那也不行。”林超贤对此相当自豪:“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这个电影就不是主旋律。”

影片《湄公河行动》片尾,“10·5”案件遇害者的名字被一一列出。港片向来习惯在演职员表左侧播放拍摄花絮,这一回,林超贤把它全部用来播放这桩案件的真实历史图片。



电影不是让你很帅地跳过去

林超贤曾考虑在老挝、缅甸拍一部分戏,但又想:“会不会还有一些糯康的余党,知道中国要来拍这个电影,教训一下你们?”最后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放弃了。几次勘景后,拍摄地定在了泰国和马来西亚。

有段重要的飙车戏,林超贤想让跑车在商场里横冲直撞,柬埔寨的商场没那么繁华,拍出来不壮观,于是选在泰国商场。刚到泰国,曼谷的四面佛就发生爆炸案,至少27人死亡。听到消息,大家惴惴不安。

马来西亚中部的金马伦高原海拔1500米,景色优美,但天气阴晴不定。为了赶在天色最好的清晨拍摄,他们每次开三四个小时的车过去,在那里住一晚,早上上山。有时候高原蓝天白云,视野开阔。但好运气也许只有半小时,转瞬就起雾、下雨,电闪雷鸣。剧组一两百号人,时常往返两地,拍摄断断续续,“基本上每一次去,都要赌运气”。

毒枭糯卡藏身的山洞,有十几层楼高,地势复杂,气候湿热。拍高刚追击糯卡,摄制组扛机器进山洞,一走一个多小时。张涵予全副武装跋山涉水,还要打斗,体能消耗很大。拍完一场,就得坐在一边休息。

彭于晏对东南亚闷热潮湿的气候水土不服。他扮演的情报员方新武时常易容。遇到追杀,撕掉假面,换件新衣,才能安然脱险。涉及易容的化妆比较复杂,每次两三个小时。“脸上那些妆容易花掉,得一直涂胶水。”彭于晏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影片拍到后半程,警匪片变成战争片。中国警察独自激战两路毒贩。埋爆点时,动作指导董玮都要先做测试,才让演员上阵。演员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难免割伤或瘀血。

“炸弹在你旁边那么近引爆,你可以感受到小火药、土砸到身上,有很烫很炙热的感觉,但这样就可以有比较真实的反应。”彭于晏对南方周末记者描述道,每拍到枪战爆炸戏,他都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电影就是希望你有真实感,而不是很帅地跳过去。你必须非常狼狈。”

在片场,林超贤也被一条20厘米长的蜈蚣咬伤了。蜈蚣咬到他的左脚内侧脚踝,感觉如同刀割。去医院途中,麻痹感上升到大腿。“如果麻痹到腰,肯定心脏就会麻痹,甚至死人。”林超贤一路还害怕,想着到医院就好了。结果,医生给他两粒止痛药,打了破伤风针,治疗结束。过了两晚,剧痛感才逐渐缓解。

他一边比划,一边回忆当时情景。在他的脚踝上,那只蜈蚣留下了一块小小的黄褐色疤痕。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在此悼念13位遇难的中国船员,向用意志和生命守护我们的缉毒警察致敬!


文章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微博@江宁公安在线、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南方周末。



推荐
阅读



未来30年,我们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本期编辑 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