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你朋友圈里刷屏的网红店,没准是花钱请托排队的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7-14 2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shizhao / CC BY-SA


如果有人找你兼职去当“托儿”排队,一天可赚90元,你会去吗?


上周末,有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位于广州石牌桥的三大网红快饮店之一MOLE CHHA奶茶店涉嫌雇人排队,营造“虚假繁荣”场面。当天,该店疑雇了90多人轮流排队,领队给兼职排队人员每人发一枚骰子,作为“托”和奶茶店收银员之间的暗号。


有餐饮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餐饮店尤其是茶饮店雇人排队是业内潜规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如何看待网红餐饮店以「雇托排队」的方式进行营销?这是行业「潜规则」吗?


知友: 丁一 (32 赞)


对这个行业“敏感”问题,从顾客、公众和媒体视角,都会有不同的解答,但大多会将角度集中在商业伦理和营销层面。但答主作为一个资深业内人士,希望通过回答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


1. 排队的“营销”原理


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决策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估。



然而,对于性能不易在消费前被衡量(例如奶茶,喝之前难以知道是否真的好喝)、甚至在购买后也难以感知(例如保险,买了也没有什么用,直到出险时才会有体会)的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前,都无法直接通过评估其消费效用来决策是否购买。


当关于性能的直接信息无法获得,消费者便只能通过间接信息来评估,这就是广告的生存空间。而口碑,无疑是最好的广告。


雇人排队,相当于给消费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家店顾客多 → 这家店肯定是产品好,顾客才那么多。


这样,就极大的影响了路过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甚至吸引了一些非目标消费者,因为好奇而购买。


2. 排队的逻辑漏洞


其实,仔细想想,排队长并不等于产品口碑好。


首先,造成排队(真实的排队)的原因肯定是店铺有吸引力,但这个吸引力不仅在于产品好,还很有可能在于价格低。请大家脑补超市鸡蛋促销的场面。


其次,排队来购买的,并不一定都是体验过的老顾客,还有可能是第一次消费的新顾客。大家都知道,回头客多才代表口碑好。


但是,对于买一杯奶茶二三十块这么一件小事,大部分消费者是不值得动大头去思考的,所以就直接选择接受了最直观的一种认知:排队长 = 口碑好。


哦对,我这么说是太低估“大部分消费者”的土豪程度了,其实对于大部分消费者,不值得动大头的何止二三十块的奶茶?一两百块的餐厅?成千上万的保健品都排队买啊有木有?


3. 什么品类的餐饮适合排队营销


为什么奶茶店是雇人排队的重灾区?这是有其道理的。


顾客在进行餐饮消费时,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因素,还有消费场景因素。为了解释消费场景,我们先脑补一段对话。



对话中,女孩在挑什么?挑食物吗?不是,吃什么东西其实不重要,她是在挑一个适合开展下半场的约会餐厅(消费场景)。


餐厅的消费场景,和社交目的的强弱相关。


社交目的最低的,就是像奶茶店这种冲动消费场景:反正消费低,又是我一个人,随便吃吃,被骗了也不会死人的。在这种决策随意的场景下,人气对于顾客决策的影响就几乎是决定性的。


社交目的最强的,是以约会和宴请为目的的消费场景,例如昂贵的西餐厅和粤菜酒楼。这种消费场景下,顾客愿意花费的金钱和精力投入也是很高的,顾客的决策过程也会相对慎重。


此时,如果选错了餐厅轻则会丢掉女朋友、重则搞砸生意,顾客一定会动用宝贵的大头进行多方位评估。那么人气,对于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就小了很多。


4. O2O 对餐饮消费决策的影响


奶茶店排队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餐饮 O2O 对这种业态的渗透程度最低。


大众点评、美团等 O2O 平台对餐饮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餐饮业的流量入口,同时,将顾客的消费数据和口碑留了下来,便于后来的消费者决策。


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口碑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但是,由于喝杯奶茶这件事实在是太小,没有几个消费者闲的蛋疼喝完后还给个点评。逛逛大众点评就会发现,消费低的餐饮品类,评论数少的可怜。


这就导致,顾客如果要去一家正餐厅,管你排队排到天长地久,掏出照妖镜手机看看点评就能接近真相,而在奶茶店、果汁店、冰淇淋店、小吃店甚至一些快餐厅,点评一片空白,顾客只能锁紧菊花以身试法。


5. 餐饮常见的营销手法


所以,目前餐饮引流营销的手法,无外乎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造口碑,线下造人气。然后线上通过口碑吸引线上的人气转化为到店的流量,线下直接通过人气吸引更多的线下客流。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线下的人气都是关键指标,也就是说,排队,是所有餐厅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是,大部分餐厅通常都会选择用让利打折来实现排队效果,但同时,又把让利信息巧妙的隐藏起来,让路过的消费者产生不明觉厉的感觉,从而松弛菊花,心甘情愿献出第一次。


例如,团购就是一种典型的方法。下次你看见一家看似普通的餐厅排队排的要命,而在门口又没看见优惠信息,你先别急着松弛菊花,先掏出手机看看,我敢打赌有 80% 的情况是它在线上做了大力度的团购。


6. 雇人排队商家的“阴谋”


通过报导中的费用分析就能发现,雇人排队这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啊!雇人排队花的钱,靠多卖几杯奶茶绝对赚不回来,除非,奶茶店只是马甲,老板主业是洗浴。


这也是大部分商家为什么只通过让利打折来造人气的原因,也许和高尚卑鄙无关,只是算过账之后的理性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小部分商家为什么会丧心病狂的采取雇人排队这种极端手段呢?而且多发于奶茶行业?难道奶茶店都是帮洗浴中心洗钱的吗?洗浴中心的技师会在奶茶店上钟吗?奶茶店上钟的提成和洗浴一样吗?消费者又通过什么来评估大保健的疗效呢?


Sorry 想多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加盟连锁也。


奶茶,是门槛最低、投资最小、投资者关注度最高的品类,没有之一。


但由于奶茶竞争极其激烈,又是冲动消费场景,是否占据高客流的店铺,则是 80% 决定奶茶店经验成败的要素,设计、产品、服务都只占 20%。


但是,每个城市好地段的铺位就只有这么多,奶茶品牌为了进一步扩大利润,发展特许经营(加盟),将品牌往三四线城市下沉、甚至通过从加盟商身上“吸血”来盈利,成了不少企业的的选择。


雇人排队的钱,通过卖奶茶固然赚不回来,但若是通过大保健呢?欧漏,我是说,如果通过收加盟费呢?


7. 当你仰望星空


我在清华大学念 MBA 时,一位广受欢迎的会计学教授曾告诉我:人生除了努力奋斗,还要为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仰望星空。


而康德的墓志铭如此写道: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以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而我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商业是魅力无穷的,但也是残酷的;公众是值得敬畏的,但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要不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是商业的规则,而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人,即使已经通过努力奋斗得到了财产和名誉的富足,但他仍不能忘记要仰望,用夜空中最亮的星来审判自己——这一生,究竟做过多少大保健?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周热门文章 Top 5

听说捐精时会给人看不可描述的场面,这样不犯法?

你心目中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怎样的?

妈妈,我是同性恋

你是不是遇到蠢人就有点压不住火?

如何跟我们的孩子解释小鸡鸡这种存在?

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

心理学

生活

体验

小事

科普

盘点

职场

影视

校园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知乎热门讨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