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罗某笑事件背后的思考:网络募捐平台或是出路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01 17:31

正文

这两天,各个朋友圈都被罗一笑的事情刷屏,先是一篇煽情文导致的爱心爆棚,在打赏达到上限后,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间接办法找到罗父的个人微信直接转账。

  

之后是揭底信息引发的公正愤怒,罗的自我介绍是三房两车,而给他打赏,给他转账的很多人还在租房挤地铁。事情随即反转,大家在愤怒的谴责罗父和自媒体刘某滥用了大家的爱心。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各种说法,评价不一,但是这件事背后反应的是一个慈善的谬论。

一、 事情的来龙去脉

罗自己是个媒体人,有一些同为媒体人的朋友。罗的女儿病了是事实,每天的医药费开支巨大也是事实(但是医保和大病保障是可以承担其中很大比例的)。

  

罗自己的现金收入不稳定,但是资产丰厚。深圳一房,东莞两房,只要能处理了房子或者去做抵押,是能筹到治病钱的。

  

而媒体人的朋友给罗想的办法是通过微信定向的广告,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传播广告,然后广告费来解决治病款。然后文字内容失实且煽情,达到广泛转发传播的问题。

  

而问题是,这个文章留了打赏的渠道,不仅仅是转发,有打赏就带有了募捐的性质,而且传播开后不仅有百万打赏,还有很多人在打赏封顶之后找了罗的微信给转账。

  

至此,事情的性质变了,变成罗在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收到了很多比他穷的人的募捐。然后,罗的医疗费用与财产曝光,舆论大哗。

  

二、 事件背后的慈善谬论

罗在深圳应该属于小康到中产的阶层,现在虽然暂时现金收入不稳定,但是之前的积累已经让他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当他遇到困难时,他能通过媒体朋友帮忙,想出来办法。

  

而且通过媒体资源,他还能真的拿到大笔的捐款。

  

而深圳市或者中国其他城市,有大量比他困难得多的患病者和家庭没有办法。

  

他们比罗穷的多,没有值钱的房产可以变现,是真的没有办法。

  

但谬论是,他们正是因为穷,也没有罗的媒体朋友,所以他们的痛苦和困境无人知晓,也就没有公众的捐款。

  

他们远比罗困难,比罗更需要帮助,而他们没有营销的资源,得不到帮助。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难过的承认,慈善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笔生意。参与慈善的企业,团体往往另有所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得不到人们的爱心。

  

而有资源发声,有资源引发同情心,获得帮助的人反而不那么困难,因为真困难,他们就没有资源发声,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是慈善的谬论。

  

三、 网络募捐平台或是出路

罗的事情虽然最后引发愤怒,但是我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我们社会并不冷漠,很多租房挤地铁的人也愿意为了素不相识的病人奉献。

  

在打赏封顶的时候,很多人通过各种间接办法找到罗的个人微信直接转账或者发红包。这种社会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社会的正能量引入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角落。

  

我个人有朋友在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距离大城市仅仅几十公里,北方的寒冬下,一家人舍不得买煤,烧作物秸秆暖炕,小孩子在炕上做作业。而几个人在大城市聚餐的一顿饭钱足够这个家庭一冬天买煤的开销。

  

互联网本来是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但是掌握信息资源的人和掌握社会资源的人是重合的。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社会资源,同样没有信息资源。

  

也许,未来的大数据会涵盖一些,当一个家庭的财产与收入不足以支付自负医疗费用的时候,会有大数据发出预警,引导社会爱心帮助他们。这需要医院、房产、个人财产等数据有支持。

  

而在此之前,有多方验证的网络募捐平台或许是出路。核心在于发出来求助需求的人要暴露在公众监督之下,既然你求助,那么你的财产情况,医疗费用,个人隐私就不能保密,要让公众监督,也可以公众举报。

  

而募集到的钱,不能由求助人自己直接支配,需要有公共监督的账目,有第三方管理(第三方甚至可以收取合理的管理费),按照实际医疗费用直接划付给医疗机构。多余的钱作为基金或者比例返还捐款网友。

  

而多多少少有些资源的人应该多关注一下需要帮助的人,利用手里的资源为他们做点什么。

  

如果这次罗的事情能让我们多思考,做些什么,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爱心,这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