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年第一缕阳光升起,我会用特殊的方式,履行和这个城市的约定。
“42.195公里,当别人还在被窝里,我已经完成了一场马拉松。
”
大鹏新年马拉松——对于深圳跑者,这是一种仪式感。
相比于企业冠名的新年马拉松,我和朋友们更愿意称呼它是“鹏马”,因为这种仪式感,不仅属于某一家企业,更属于这座城市,属于这座城市热爱奔跑的每一个人。
所以,除了去年抚仙湖未能成行,从2014年至今的每一个元旦,我都在大鹏山海,奔跑迎新。
一开始,很多深圳人对大鹏新年马拉松都是耳闻,但大多数无感。
因为从2014年创办开始,这就是一个“小众”的活动,没有半程选项,意味着你一开始就选择了
42.195公里的全程。
没有外籍选手,没有大规模地封路,不是金牌银牌铜牌赛事,甚至在今年以前,大鹏新年马拉松也没有跟田协共同主办过。
与其说是马拉松比赛,更不如说是马拉松爱好者们的嘉年华。
但
仅从口碑上而言,大鹏新年马拉松早就在跑圈里颇有美名,不仅深圳无“马”能比,放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因为作为一名跑者,在大鹏新年马拉松你真的能感受到自己被“宠坏”了。
记得首届大鹏新年马拉松,还只是一个1500人不到的小比赛,但当天的服务志愿者就高达3000人。
服务比例高达1:2,让每一位参赛者都成为VIP!
从开赛前的“惊喜”参赛包开始,到比赛中一路随行的赛道引导员、从天上到地面的严密安保服务、随处可见的医疗人士、随时为你打气的拉拉队和乐队、提供饮料补给和微笑鼓劲的志愿者、自发前来加油的当地民众……再到完赛后,那体贴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如此温暖和感动,也就不难理解每位跑者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2015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志愿者给完赛者挂上奖牌、披上防风衣,并搀扶走一段。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英雄凯旋归来的荣誉感。(资料图片)
对于大鹏新年马拉松跑者而言,最美妙的不是终点,而是一路跑过的风景。
在这里我们或许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粤海街道上的科技名企,但比起这些,更重要也更让人享受的是,在大鹏新年马拉松中,我们能看到海。
因为,深圳最美的山海在大鹏新区。
在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76%,海岸线长占全市1/2,全市10座独立山峰,大鹏就占了其中4座,全深圳的56个海滩,有54个在大鹏新区,空气质量全市最高!
如此迷人的山海,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评语是:
黄金的海滩与蔚蓝大海融为一体,最适合的海岸沙滩度假之地。
这样的山川湖海,不仅是粤港澳,即便在全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大鹏新年马拉松的山海赛道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
深圳是一座滨海城市,我们因为向往大海,向往自由宽广的蓝色,而来到这里。
2020的大鹏新年马拉松,我们掠过了山海,穿越古城,更是首次跑进大亚湾核电站,虽然体验有待提升,但是依然感觉十分硬核。
在新年第一天,在深圳最接近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迷人的山川湖海,开始新年第一跑,开始全新的一段旅途,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新加坡有一个著名的日落马拉松,而在我们深圳,则是迎着太阳升起奔跑。
这恰恰是深圳这个城市,理所当然的活力与希望,
也带给我们每一位跑者一份内心的热烈情怀。
也许,在一个不跑马拉松,甚至不跑步的人眼里,42公里的长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别说拿到名次,就是能坚持跑完也不容易。
但其实你不知道,在我们眼中,热爱,远比成绩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运动产生多巴胺的兴奋,而且还收获了赛道旁热情的观众、细心的志愿者,以及脚下的自由。
有一位把“大鹏新年马拉松”作为必跑项目的跑友就曾分享:
“每次参加大鹏我都会有不同的目标,这样重复跑同一比赛也能收获不同的成长。
首届大鹏新年马拉松我带着相机拍照,第二届我当330兔子,第三届我背靠背跑挑战速度……每年的新鲜目标也会增加参赛的乐趣,有变化就有乐趣。
”
重复的脚步,不一样的乐趣,都源于同样的热爱。
正如2016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冠军把“第一名”拱手相让一样,在他心中,乐跑第一,快乐至上。
与其说,我们选择了大鹏新年马拉松,不如说是它的热情选择了我们。
▲“零废弃跑者”,带着零废弃护腕,拿着零废弃折叠水杯
如果深圳只能有一个马拉松,大鹏新年马拉松足以,因其彰显的正是深圳精神。
一场马拉松,认识一座城。
记得在2015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引进医师跑者的理念,这也是国内首个公开引入“医生跑者”概念的马拉松赛,这是一个多么温暖人心的举措,令人安全感瞬间爆棚!
2016年,首次将默默无闻付出的志愿者们名单印在全市公交广告牌上,让志愿者走到前台;
2017年,与公益相结合,按10000步=1元出资捐赠相应金额(封顶85万),用于大鹏半岛珊瑚保育等公益项目
……
值得一提的是,
一直坚持环保运动理念
的
大鹏新年马拉松
,在
今年
进一步深化
“
零废弃”
环保理念,
倡导
跑者
联手打造“
零
废弃赛事
”。
可见,无论在服务意识还是办赛思想上,大鹏新年马拉松都传承了深圳敢于突破,不断创新的城市内核。
小而精,专业且暖心,自然成为了跑者口口相传的精品赛事。
其实,我也问过许多身边的跑者朋友
,
深圳究竟需要一场什么样的马拉松?
目前我们有深马,也有同样由企业冠名的“南马”,还有宝马、龙马、为爱奔跑等等。
上个月的深马就因为各种原因,遭受了跑者的疯狂吐槽。
在这些现象背后,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代表深圳的马拉松就仅仅是“金银”标准的认证?
仅仅是参赛规模与完赛成绩?
仅仅是层层包围的铁马与安全措施?
我想,这些都不是答案。
今天的深圳,之所以特殊,正是“不按常理出牌”。
马拉松赛事最大的财富,恰恰是每一位奔跑者,是每一位奔跑的个体。
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选择了这样的42.195公里,选择了这样一种新年的仪式感,因此如何在漫长的几个小时奔跑中,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痛苦;
满足和失落;
激昂与低沉……最后感受冲线的感动,
这应该才是一个马拉松成功的内核吧。
而至今来看,大鹏新年马拉松满足了这些,
它用山海、人文、服务以及这个城市特有的活力与包容,打造了一个满满深圳式的马拉松。
记得没有错的话,大鹏新年马拉松主办方是以波士顿马拉松为目标而创办的,而波马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当年的恐怖袭击,但是暴力并没有摧毁这个赛事,反而彰显了每一位跑者强大不屈的精神,从而让这个赛事更为传奇。
我想,这正是真正的马拉松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