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鸣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砺石商业评论  ·  原则为什么不能够妥协?| 每日观点 ·  5 天前  
砺石商业评论  ·  原则为什么不能够妥协?| 每日观点 ·  5 天前  
孤读先生  ·  官宣婚变!今晚的瓜,整个娱乐圈都炸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鸣

童工的难题

张鸣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6-11-26 00:06

正文


  

深圳东莞的童工事件,已经热过了,现在轮到常熟了。别的地方有没有?不好说,反正常熟的工厂使用童工被人发现了。

在前现代的社会,童工不是问题。每个农家的未成年孩子,只要走得动,都得出来干活,半大孩子跟大人一样下田劳作,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所以,中国最初的现代化工厂,雇佣童工,也是应有之义。西方资本主义早期,也大量雇佣童工。童工价格低廉,而且听话好管理,是企业家攫取高额利润的摇钱树。童工成为问题,要等到物质和文明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实,在90年代中国的发展大潮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厂,未必就没有童工。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今天,像常熟这种地方的出口加工业,未必已经走出资本主义早期的境况,但是,时光毕竟已经是21世纪,再使用童工,引起大哗,是必然的了。

然而,每次媒体揭出这个问题,都会有人说,这些来自云南大山里的孩子,如果不当童工,在家乡就只能吃土豆蘸盐,出来之后,可以吃上米饭和肉,而且还多少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就算你们说,童工的年龄,应该在家乡受教育,还在长身体。但是,他们家乡那种贫困落后的状况,吃不上穿不上,身体发育不会好不说,而且教育也一塌糊涂。就是留在家乡受教育,以后又会怎么样?就算个别人考上了211985的大学,在目前阶层固化的状况下,毕业之后还不是前途未卜?

说到这儿,我想起我的童年,当年在黑龙江兵团,我们这些孩子,虽说是在上学,其实也是季节性童工,凡是农忙时节,我们都得下田劳动,还不给钱,顶多管一顿午饭。学校种的田,养的猪,都得学生来管,同样没有报酬。而且,在学校里也学不到什么,多数的同学,就算是所谓高中毕业,连封信都不会写。所以,那个时候,家长们都纷纷想办法让孩子早点工作,很少有人让孩子继续读高中的。兵团大锅饭,农工子弟包就业,就业就有每月32元钱的工资。因此,好些孩子,不到16周岁,就变成了农工。

当年我们的遭遇,跟今天西南落后地区的孩子相似,继续在家上学,不过是多受几年穷,早点工作,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大背景,都是读书无用。

无论如何,使用童工都该严格禁止的。让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过早进入职场,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无论工钱高还是低,伙食好还是坏,都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戕害。这一点,已经无需我们再论证了。更何况,凡是使用童工的地方,无非是贪图童工的廉价,工资不会高,伙食也不会好。

对于一个现代的文明国家来说,使用童工是法律的红线,也是道德的底线。落后地区的现状可悲,农村教育现状堪忧,社会阶层的固化,恰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不能迁就这样的现状,放任有些人突破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一个劲儿往下滑。

中国高速发展几十年,已经有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改善社会状况的条件。可是,原本可以改变的教育,却迟迟因为利益集团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就是原地踏步。而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也由于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国企改革难有起色,而变得越来越严重。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市场化,才是打破门第和阶层的利器,为了追求市场的利润,企业家一定会破格启用有为的年轻人。在一个市场化退步的社会,如何能指望没有门第的年轻人迅速攀升呢?

显然,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眼睁睁看着童工,想着姑息妥协——既然不能让大山里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吃上肉,还不如睁眼闭眼,让他们出来打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