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武汉肺炎”又霸占了微博热搜!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确诊324例,多个地区出现病毒感染者。
更令人心惊的事实是:经过确认,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人与人之间会互相传染。
即使是平时高喊着“很丧、不想活了”的年轻人们,也都纷纷取消了出行计划和观影计划,成为抢购口罩的主力军。
在恐慌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有个84岁的老人抵达了武汉。
这位年迈的老人,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
17年后,当病毒再次来袭,84岁的他重新披甲上阵。
只要是经历过“非典”的人,对传染病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恐惧。
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报最新的感染人数,医护人员很多都倒在一线,到处都在抢购板蓝根和醋,学校全部放假……
因病死亡的人数在渐渐增加,真正的发病原因却始终找不出来。
有位医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非典”是支原体感染造成的。
甚至还有人说,这不过就是个肺炎罢了,没必要如临大敌。
医生们没有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导致一批批地倒在了岗位上;
病人们则没有意识到这是急性传染病,很多不主动就医,导致身边的人都被传染。
随着病情的迅速蔓延,医学界也开始陷入了恐慌,可是还是束手无策。
这根本不是什么支原体感染,而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
然而,就在他发声不久,就收到了有关部门的指示:少说话。
根据上面的指示,这次就是衣原体造成的,而不是病毒,疫情一定会很快得到控制。
一方面,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不说出来,可能会多死很多人;
▲当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毕业生戴口罩拍毕业照
另一方面,他的声音显得如此“不和谐”,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不满。
他的父亲是钟世藩,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曾是留美医学博士,在医学界地位很高。
钟南山很敬慕自己的父亲:
“我父亲是儿科专家,他一生讲话很少,但每讲一句话,一定要有依据”。
1960年,24岁的钟南山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然而,在2003年的春天,已经年过花甲的钟南山,却满怀困惑地站在了父亲坟前。
一旦真相公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对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可是如果他不站出来,摸不清状况的人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疫情岂不是控制不住?
2003年4月10日,在中外记者云集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七嘴八舌。
旁边的人不断给钟南山使眼色,可是钟南山铿锵有力的声音还是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他的敢言惹恼了一些人,但铁一样的事实却证明了,他是对的。
钟南山有一句名言,“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们完全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
即使中间有机会回去,也不敢进门,只敢远远看一眼自己的家人。
他告诉自己的同仁
: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鼓励自己的下属,“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
即使传染性极强,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感染,钟南山还是坚持近距离观察每一个患者。
在确定“非典”是冠状病毒引发的之后,钟南山使用了激素。
病人们的性命几乎都保住了,只不过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2003年8月,肆虐了将近一年的“非典”病毒,终于销声匿迹。
胡适先生曾经做过一个比喻,“青山就是国家”,就是每个人最大的倚靠。
自古以来,都是由一个个伟大的人,撑起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他们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4岁的钟南山,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是名满天下的院士。
可是,当国家再次面临威胁,当百姓再次开始恐慌,他毫不犹豫收拾好了行囊
。
年纪小的孩子应该不认识他吧,2003年,“非典”时期,“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钟南山。现在2020年,他84岁了,他去了武汉。
他告诉我们,这个病确实会传染,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
他告诉我们,买不到N95口罩,普通口罩也可以阻止飞沫;
我们有这样的无双国士,2003年的灾难都扛过来了,这次也必能平安度过。
还有无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铸成了生命健康的长城。
我们能安稳地度过一生,是因为他们一直负重前行,为我们争得了盛世太平。
钟南山曾经自嘲,在“非典”时期,医务工作者舍身忘死,那时候人们称他们为白衣天使。后来太平了,对医务工作者的称呼就成了“白衣老虎”。
尽管他一直表示,医患矛盾的责任并不是都在患者身上。可是人非草木,看着自己的同仁被患者举刀相向,钟南山的心里又怎会不感到疼痛与酸涩?
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年轻有为,击退了肆虐的病魔,却死在自己救下的患者手中。
当他们冲锋在前的时候,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也应该得到善意和尊重。
▲来源简介: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
《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